為什麼我們關心這件事?
我們好奇:如何運用科技解決海洋垃圾?
海上竟然有「吸塵器」
台灣也有「湛」鬥機
可以吃的塑膠袋?
未來塑膠殺手──PETase
4項科技法寶比一比
結論與發現:善用科技,海洋值得被期待!
(插畫/王家琛)
小讀者連線

桃園市同德國中/對抗海洋塑膠垃圾的科技法寶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周子祐
周子祐
文字
桃園市同德國中九年級生。常協助隊伍提出有深度和創意的問題,讓團員深入思考,使探究內容更為創新且有深度,並且常比較不同文章間的矛盾之處,提高探究的真實性。
黃暄云
黃暄云
文字
桃園市同德國中九年級生。在製作過程中我是最晚加入的,因為一些因素,使我無法很快地趕上大家,也因此體認到不足的部分更應由團隊補足。我雖然不能處理龐雜的資料,但因我的加入,使團體更完整,帶來團隊動力。參與這次的競賽讓我更了解海洋,也為海洋現況做出小小的改變而高興。
翁妍嘉
翁妍嘉
文字
桃園市同德國中九年級生。主要負責文書處理以及統整資料,還有對於PETase的深入研究。在判斷資訊可信度時,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現在回想起來,有很多地方可以再做得更好,如與隊友之間的溝通還有工作效率可再提高。但仍感榮幸有機會參賽,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曾惠茹
曾惠茹
指導老師
桃園市同德國中閱讀暨國文老師。教學相長,這段由陌生至熟悉的指導過程,對於我,也是一段重新再學習與探究的歷程。探究緣起於八年級聯課專題探究社團,對於第一次指導學生參加的我,由定義主題、搜尋資料開始,過程中,須協助學生解決組員離開、新組員加入的磨合;龐大的數位資料,需輔以閱讀理解及策略;同時,文科背景的我,理工是外行,所幸有第二指導老師及時出現。當然,後續的簡報設計、口說表達也很仰賴校內高手老師相助,印證了「教好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台灣四面環海,我們與海洋共生共存,很開心在這段探究歷程裡,我跟著孩子們一起達到了探究的最終目標──認識了海洋珍貴的價值,擁有豐沛海洋資源的我們,珍惜且感恩。
黃稜蘊
黃稜蘊
指導老師
桃園市同德國中理化老師。受學生邀請擔任此次閱專指導老師,是有趣的經驗。首先,對於孩子們的選題:如何解決海洋垃圾?在這樣的年紀就能思考到人類的未來,令我感動。過程中,也十分訝異現今小朋友資料蒐集、分析的能力。針對問題不斷深入討論,有別於一般課堂,我們追求並非標準答案,而是綜合多方考量的科學方法。很感謝有此次活動,能與學生一同成長,他們表現出色,獲得很好成績。也希望未來的科技能夠處理人類汙染問題,能有乾淨的環境、湛藍的海洋。
黃禹禛
黃禹禛
設計
《報導者》資深設計師。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王家琛
王家琛
設計
設計系畢業的插畫及手刺繡工作者,喜歡將生活中的見聞以不同媒材紀錄。理性設計;感性創作。透過雙手把模糊的感知化作具體圖像進行溝通,引導觀者走進故事。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林玫伶
林玫伶
審閱
《少年報導者》顧問。曾任台北市大橋、明德、士東、國語實小校長共19年,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數位閱讀推廣顧問、古典音樂台閱讀推手共同主持人、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海外講師。有20餘部著作。
吳冠伶
吳冠伶
責任編輯
《少年報導者》編輯。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用自己的雙眼、雙腳去探索世界的各種可能,相信文字是力量。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