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關心這件事?
我們好奇:吃昆蟲能解決世界飢餓問題嗎?
寶山國小的探究架構
原因:為什麼要吃蟲?
現況:哪些地方有人在吃蟲?
好處:吃蟲比吃牛、羊、雞、豬肉好處還多嗎?
未來:吃蟲要注意什麼?建議推廣嗎?
結論與發現:食安把關好,昆蟲可成為未來新食物來源
(插畫/王家琛)
小讀者連線

彰化縣寶山國小/「蟲食」招來──蟲蟲躍上明日的餐桌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張馭珵
張馭珵
文字
寶山國小學生,四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資料、找重點,有時候看不完,也有些看不懂,感覺有點挫折。後來,經過老師慢慢提醒,累積一些經驗後,雖然還是很辛苦,但我還是有努力完成自己負責的事情,讓團隊能順利前進,完成報告,很有成就感。
謝承晉
謝承晉
文字
寶山國小學生,四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第一次參加線上探究,一開始很緊張,進入狀況後,覺得蠻有意思的,到第三階段後學到了很多知識。經過這三個月的努力,打字速度比以前快,閱讀速度也快了些。我們三個和老師,自從參加線上探究後,默契也變很好,能有效地彼此溝通,我非常喜歡線上探究。
郭文慶
郭文慶
文字
寶山國小學生,四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剛開始大家興致勃勃很認真,但隨著難度越來越高,我們進度慢慢落後,一度感覺壓力有點大。但透過探究過程,我學會運用關鍵字的技巧,找到更多好文章,我覺得自己現在摘要重點的能力,比以前更好、更快了,而且對我在網路查找文章,很有幫助,更能找到正確性比較高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我找到的文章,也成為另外兩個同學的參考資料呢!
莊珏姈
莊珏姈
指導老師
彰化縣寶山國小四年級導師。數位閱讀探究對我和學生而言,都是一項新鮮且陌生的領域。探究的範圍廣泛,學生會在什麼地方遇到問題,是老師很難預知的,例如搜尋資料的過程中易受部分新名詞的影響而偏離的研究方向,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從生澀的篇章中擷取適切的訊息來佐證子題,到最後聚斂整合資訊,轉化為流暢的口語呈現,這群四年級的孩子,真的完成了一項了不起的挑戰。感謝有這樣的學習平台,讓老師檢視自己的教學引導模式,「由老師告訴學生方法」轉變成「由學生自己找尋解決之道」,使學習層次更深入,更具內化性,也期望孩子們能將這次寶貴的經驗,拓展運用到生活中每項值得學習的事物上。
白曉珊
白曉珊
指導老師
彰化縣寶山國小總務主任,也是四年級資訊素養課程老師。第一次指導學生參加線上探究競賽,和學生討論著要朝什麼方向前進,剛好課堂原本就在進行SDG2消除飢餓的課程,加上學生對食物的題材總是特別感興趣,於是一起開始了這項食蟲的探究挑戰旅程。過程中,我和學生在電腦教室一起腦力激盪,在雲端共編。因為三年級已初步認識「可信度」,他們對頂級網域的判斷不陌生,對作者是專家學者也都能快速判斷,最大的困難出現在「閱讀理解」及「摘要重點」,於是關鍵文章我還是先印出來,引導學生利用便利貼找重點、螢光筆畫重點,再擷取出所需資訊。感謝閱讀基金會平台給予一步步的指引,還有提供教學資源,讓我們能順利完成專題報告,解鎖探究挑戰任務。
王家琛
王家琛
設計
設計系畢業的插畫及手刺繡工作者,喜歡將生活中的見聞以不同媒材紀錄。理性設計;感性創作。透過雙手把模糊的感知化作具體圖像進行溝通,引導觀者走進故事。
黃禹禛
黃禹禛
設計
《報導者》資深設計師。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林玫伶
林玫伶
審閱
《少年報導者》顧問。曾任台北市大橋、明德、士東、國語實小校長共19年,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數位閱讀推廣顧問、古典音樂台閱讀推手共同主持人、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海外講師。有20餘部著作。
陳韻如
陳韻如
責任編輯
《少年報導者》編輯。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