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讀者連線

小評論員希.瑪巴諾/我的達悟族爸爸和憂鬱症媽媽

這是《少年報導者》評論員希.瑪巴諾的文章,他是一位小學三年級的達悟族小朋友,不只寫下他眼中的爸爸和媽媽,他細膩的心思觀察到社會對身為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更貼心陪伴憂鬱症的媽媽面對難關。

希.瑪巴諾還很會畫畫,這篇文章的插畫也是由他完成的,他還與媽媽一起為讀者介紹了蘭嶼和達悟族。各位同學也可以寫下你對生活和時事的觀點與想法,投稿給我們,文章一旦被刊載,就能成為《少年報導者》評論員,並獲得專屬於你的證書和獎勵,投稿相關資訊和規則請見投稿辦法

(文字、插畫/瑪巴諾;責任編輯/楊惠君陳韻如


我的爸爸在蘭嶼的朗島部落出生長大,他因為母語講得比國語還要好,所以當他講國語時,會有重重的朗島口音,也因為這樣的關係,我有的時候會不知道爸爸在說什麼,可是媽媽卻都聽得懂。爸爸很厲害,他會抓龍蝦、螃蟹,夜晚拿魚槍去射魚或大花枝。我們回蘭嶼的時候,他也會教我釣魚。

以前飛魚季時,他也會跟漁團一起去捕飛魚。捕飛魚是個危險的工作,要能辨識海流的方向,也要有充足的體力,因為在水裡趕飛魚是很耗體力的工作。曾經有人在捕飛魚時體力不支差點溺水,好險他最後有被爸爸救起來。

希.瑪巴諾的爸爸(右)與朋友曾經捕到了一條比人還大的旗魚。(圖片來源/希.瑪巴諾的媽媽提供)

我們家的經濟是靠爸爸勤奮的雙手支撐,他在大太陽底下有許多釘滿釘子的模板工地工作,有時候會被工地的釘子刺傷或刮傷。有一次因為槌子沒對準,就直接打到他左手的大拇指,把他的指甲板跟裡面的骨頭敲碎了。雖然過了一段時間他的指甲有再長回來,但是他大拇指指腹裡面的骨頭因為被敲碎了,沒辦法支撐大拇指的肉,所以他左手的大拇指都軟趴趴的。

而且爸爸其實非常怕高,但還是為了家人不顧危險,爬到10、20層樓的高樓大廈工作,爸爸說,只要想我到跟媽媽就不怕了。

大部分的人的刻板印象都是原住民、工人都會抽菸、喝酒、喝保力達還有吃檳榔,但以上的東西我爸爸連一次都沒碰過。我的爸爸最棒的一點就是,就算在外面工作受傷了,或是遇到很不愉快的事情,也不會把壞心情帶回家裡。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睡前跟爸爸來一場摔角遊戲。

我的媽媽是個心思細膩、很敏感又很內向的人。比起爸爸,媽媽更了解我,所以很多事情我都只喜歡跟媽媽說。媽媽的興趣是畫畫,但是因為生病的關係已經很久沒畫了。從我有記憶以來,媽媽幾乎每天都在看書,一年大約可以看超過100本書。媽媽的另一個興趣是寫讀書心得或書摘,只要有時間她就會盡量寫下來。因為媽媽很重視閱讀,所以每年暑假她都會幫我指定閱讀目標,例如今年就是《貓戰士二部曲》《手斧男孩冒險全紀錄》《手斧男孩.落難童年求生記》

媽媽得了重度憂鬱症、焦慮症很多年了,也一直在治療中,狀況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就可以像一般人一樣正常運作,狀況不好的時候,連踏出門一步都沒有辦法。雖然媽媽的病不容易好起來,但是她教會我很多事,所以我希望可以陪媽媽渡過所有難關。

希.瑪巴諾的媽媽幾乎天天都會看書,也會為希.瑪巴諾挑選書籍閱讀。(圖片來源/希.瑪巴諾的媽媽提供)

【希.瑪巴諾×媽媽】來蘭嶼認識達悟族

(插畫/希.瑪巴諾)

媽:達悟族分布在台灣哪裡?

希:台灣的東部離島。

媽:蘭嶼又叫什麼名稱?達悟是什麼意思?

希:人之島,達悟是人的意思。

媽:朗島部落Iraraley位於蘭嶼的什麼位置?

希:北部。

媽:Iraraley是什麼含意?可以介紹一下朗島部落嗎?

希:Iraraley是指非常有禮貌的部落。朗島是蘭嶼島上最大的部落,也是6個部落中保存傳統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而且朗島部落嚴謹維持蘭嶼傳統習俗,也是被島民公認母語傳承最好的地方。

媽:蘭嶼島上特有的動植物有哪些呢?

希:

  • 動物:珠光鳳蝶、蘭嶼角鴞、白鼻心。
  • 植物:蝴蝶蘭、蘭嶼蘋婆、蘭嶼羅漢松。

媽:如果要在飛魚季節造訪蘭嶼,最好哪幾個月去?

希:4到6月。

媽:去蘭嶼要搭什麼交通工具呢?

希:

  • 空路:由台東航空站飛往蘭嶼航空站。
  • 海路:由台東富岡漁港搭乘交通船至蘭嶼。

媽:達悟族造出來的美麗船隻叫做拼板舟還是獨木舟呢?族語怎麼說?

希:拼板舟Tatala。

媽:新船下水前要舉行下水儀式,為什麼船身要堆滿水芋、地瓜呢?

希:表示祈福的意思。

媽:你知道過去達悟族人利用什麼方法吸引飛魚跳上船嗎?

希:火把。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希.瑪巴諾 《少年報導者》評論員。我來自蘭嶼朗島部落,我今年國小三年級,我是達悟族人,長大想當YouTuber。 了解更多 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了解更多 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