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原則:不要惹他們生氣
讀懂憂鬱症患者心思方法:觀察他們的生活
我們是陪伴者,也會有情緒
他們是患者,也正在學習快樂
媽媽OS:快樂起來很難,繼續努力
分享
小讀者連線
小評論員希.瑪巴諾/我想和憂鬱症媽媽說:就算無法快樂,至少不要不快樂
刊出日期 2023.04.26
當親朋好友患有心理疾病時,我們該怎麼辦?《少年報導者》評論員希.瑪巴諾的媽媽患有「重度憂鬱症」,透過觀察媽媽的生活,他從媽媽身上了解到何謂憂鬱症,更加理解媽媽的心思,進而找到與媽媽相處的方法。
我的媽媽是「重度」憂鬱症患者,她常常遇到讓她心情不好或生氣的事,就會把那件事的嚴重程度乘以10倍,然後就發作了。還有,她明明就對我來說很有用,會教我很多功課,卻常常會說:「我很沒用,就算死了也無所謂。」這類很悲觀的話,讓人很困擾。
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原則:不要惹他們生氣
憂鬱症是很容易發作的心理疾病,所以如果要跟憂鬱症患者一起住的話,盡量不要惹憂鬱症患者生氣。媽媽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心情不好,有時明明就是其他事情讓她生氣,卻把見到的人當成出氣筒一樣,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
憂鬱症就像是得了新冠肺炎的後遺症一樣,可能要好一段時間才會好,有的時候需要幾週,也有只需要4、5天的時間,心情就會平靜下來。當憂鬱症患者發作時,千萬不要跟她起口角,就算她罵你也不要罵回去,這樣她反而會更生氣,舉動更誇張。當憂鬱症患者大發雷霆時,什麼都敢做,連自殺都可能做得出來。
讀懂憂鬱症患者心思方法:觀察他們的生活
我都會在把書放回書櫃的時候,偷偷把媽媽最近看的書翻出來,看看書背面的內容簡介。我會這麼做是因為可以透過觀察媽媽最近看什麼類型的書,來得知媽媽最近的狀況如何。例如,有一陣子媽媽在看一本書名叫《學習樂觀.樂觀學習》的書,我一看到就知道媽媽最近的狀況是想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
我都會盡量讓媽媽的心情比較沒那麼糟(我會說比較沒那麼糟,是因為憂鬱症患者的心情通常都不會好到哪裡去,再說我媽媽是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更不可能會開心了)雖然她不可能會完全開心,但如果能讓她心情好一點,萬一等一下突然生氣了,多多少少能把她生氣的程度稍微降低一些,也能讓她生氣的時間變短。所以盡量讓憂鬱症患者心情好一點,才不會她一生氣就沒完沒了。
我們是陪伴者,也會有情緒
當我被媽媽搞得心情不好或很生氣時,我都會跑到小房間揍衣服堆,但每次媽媽一生氣就不知道要氣多久,所以我都會想盡辦法跟媽媽拉開距離,愈遠愈好。
有的時候我甚至會氣到直接進去家裡的倉庫,然後用力地甩門,接著把媽媽的衣服放在有灰塵的地方摩擦,讓她的衣服上有「一些」灰塵。我會講「一些」是因為,如果弄得很容易被發現的話,她一定又會發脾氣,所以我每次將衣架凹到歪掉,或把她的衣服弄髒,做這種的事情都不能做得太誇張,以免媽媽大爆發。
他們是患者,也正在學習快樂
雖然上面講的那些,會讓人覺得不高興,但媽媽也有努力在改善自己的狀況。媽媽在努力改善的部分有:
- 盡量讓自己生氣的時間縮短
- 生氣時不甩門
- 看正面的書籍
- 乖乖去看醫生、諮商、定時吃藥
- 在手機鬧鐘上的提醒文字寫上說出來會牽動笑肌的文字:比如說七七七七七七七之類的,好提醒自己要笑,據說多笑可以提升快樂的程度
我希望媽媽能跟著醫師講的話去做,並且慢慢變好,不要常常講負面和自責的話。就算沒辦法變成快樂的人,至少不要不快樂,那我就不會那麼困擾了。
媽媽OS:快樂起來很難,繼續努力
我也是透過文章,才知道兒子真正的想法。
年紀小小就要承受媽媽多次發作,對一個小朋友來說應該很困擾,也很辛苦。我只能說,對不起孩子、家人,生病不是我所願。我也想追求快樂,可是也許快樂對某些人而言就是這麼困難又遙遠吧。
報導仔關心你:珍惜生命,勇於求助
如果自己或發現身邊朋友出現心理狀況,需要進一步協助,請你及早向身邊的老師、家長求助,或請師長幫忙聯繫以下單位:
-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