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關心這件事?
我們好奇:為什麼這麼多國中生要補習?
中山國中的探究架構
台灣15歲學生補習比例高達7成
學生為何需要補習?
補習帶來的影響
補習班與學校教育差別
結論與發現:中學生應在補習與自主學習間取得平衡
(插畫/王家琛)
小讀者連線

新北市中山國中/對國中生而言,補習是助力還是阻力?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劉慧瑜
劉慧瑜
文字
新北市中山國中學生,七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其實在剛開始,我就遇到很大的難題,因為我對於病毒的議題就十分不熟悉,雖然就只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事件,但即使如此,我也沒有特別去了解過它。而在後來我們最終還是改了要探討的議題,但在更換議題的過程中,也是會有很多的爭論,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多變不一。而在後面的文章重點整理這一部分,也是我要花較多時間去處理的。所以再做完議題後,算是精進了我資料整理的能力,且在與成員的溝通上我也更能妥善處理,不再默默不語。雖然我們在過程中經歷各種酸甜苦辣,但這也是美麗果實前的含苞待放吧!
尚宇玫
尚宇玫
文字
新北市中山國中學生,七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一開始,我們決定做一個比較困難的題目,以為自己可以辦得到。結果後來看到專家的建議後,雖然很有興趣,但發現自己好像對病毒方面缺少知識,所以希望改成是個更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議題。最後因為我們是學生,所以選擇更改成補習班的議題。在中間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討論是否要更改題目,還有閱讀文章也需花費一些時間,也需要練習自己的統整能力,我覺得這是我們最困難的地方。
林宸安
林宸安
文字
新北市中山國中學生,七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當初在做病毒的主題時沒有先想想自己對這個領域的了解程度,結果到了後期必須重來,然後在重來之後又因為有太多資料而不知所措結果,幸好在最後大家有達成共識並把資料統整出來。我也學到要和大家合作,才能讓整個報告變更好,不要一昧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方柔
方柔
文字
新北市中山國中學生,七年級時參加線上探究競賽。我們遇到的困難是「改題目重做」這個部分,因為原本已經找好這個病毒的資料,但由於我們好像不太適合病毒這個專題,因為實在是太專業了,業餘很難做出準確的歸納與判斷,而補習這個題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近,可以有更多的想法與經驗使我們更加容易去探討拿捏這個題目。在團隊合作的部分是原本我們都是實體面對面比較有靈感,但因疫情緣故使得我們要用Google Meet,比較不方便,但優點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查到資料,效率比較高,各有利弊。
潘盈婕
潘盈婕
指導老師
新北市中山國中公民科教師、自主學習leading未來課程研發教師。會帶領學生參加這個比賽的契機是校內有一門彈性課程「leading未來」,引導學生揭開自主學習的面紗。我們從難民議題切入,每週利用兩個午休,4人聚在一起進行「探究」好像變成了一種日常,看著學生的探究內容一天天豐富與完整,彷彿有一絲絲的成就感在我心中蔓延。探究的精華在於「過程」,從好奇的動機出發,享受「找到」的喜悅,沉浸在閱讀的氛圍,雖然在閱讀之後是學生覺得痛苦的重點整理,但是摘要與統整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了解到如何在龐大的知識海中擷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
王家琛
王家琛
設計
設計系畢業的插畫及手刺繡工作者,喜歡將生活中的見聞以不同媒材紀錄。理性設計;感性創作。透過雙手把模糊的感知化作具體圖像進行溝通,引導觀者走進故事。
黃禹禛
黃禹禛
設計
《報導者》資深設計師。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林玫伶
林玫伶
審閱
《少年報導者》顧問。曾任台北市大橋、明德、士東、國語實小校長共19年,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數位閱讀推廣顧問、古典音樂台閱讀推手共同主持人、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海外講師。有20餘部著作。
陳韻如
陳韻如
責任編輯
《少年報導者》編輯。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