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習不考試政策可以落實嗎?」國教署長:立即溝通改善
走出教室記錄在地文化,政府應給予鼓勵和補助
學生呼籲:讓更多孩童有機會加入「兒童參與式預算」
凱道命名「功課少少大道」最高票,議員將協助推動「每年兒童節改名一天」
畫出自己的土地,意識到「一個國家的主權很重要」
副總統蕭美琴出席「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活動,並站上街頭議會舞台,揭曉凱道命名票選結果(攝影/王崴漢)
大FUN凱道

為何早自習變考試時間?行銷在地文化可以更給力嗎?總統府前孩子辛辣開講,官員即問即答

「明明規定早自習不行考試,為何學校還要這樣做?」
「不想要因為學測而一直讀書,很想要有社團活動時間。」
「大人應該被小孩管,很多事情都是大人決定,但小孩也要有自己專屬的法律。」
「我希望全台灣的小朋友,都有機會參與兒童節預算的決定⋯⋯」
今年光輝的10月,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首度舉辦了一場「兒童專屬的國慶活動」──「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10月19日現場吸引逾萬名孩子和家長在六大主題區快樂穿梭。孩子們在凱道上塗鴉、變身交通工程師打造安全的馬路標線,更站上「民主花車」的街頭議會開講,大聲說出對教育、文化、國家安全的願景與質問,台下官員也「即問即答」,給予回應與承諾。最後票選出孩子視角的凱道新名字,由台北巿幸安國小四年級的林政誼提名的「功課少少大道」獲選,他的命名原由說出許多小朋友們的心聲:「希望功課少一點,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

(文字/陳麗婷陳榮裕邱紹雯攝影/王崴漢蔡昕翰陳宇弘古佳立孫宜熹設計/吳冠伶黃禹禛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吳冠伶)


如果這座城市由年輕人做主,他們還有什麼話想說?
過去只有國慶典禮或者「大人主導」的街頭運動才會被封街的凱達格蘭大道,10月19日破天荒首次被兒童「包場」,變身為一座以身高95公分的兒童視角建構出的「兒童未來市」,在裕隆集團、富邦文教基金會、家樂福、旅行與閱讀基金會、Beyond Playmaking超越遊戲策劃主辦、《少年報導者》等單位共同協辦下,從都市空間設計、安全街道規劃、處處自由遊戲、移動工具製造、為孩子朗讀繪本、餐桌食材選擇、到惜物永續概念推廣等,讓親子透過遊玩與實踐,以及表述與倡議,對「未來城巿」許願。
當天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文化部長李遠、環境部長彭啟明、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台北巿長蔣萬安以及苗栗縣苑裡鎮長劉育育等官員,也到場與親子同樂。最會說故事的小野部長為孩子唸繪本、蕭美琴副總統則為凱道命名活動頒獎。彭富源署長與劉育育鎮長則在《少年報導者》規劃的「街頭議會」接受孩子「即問即答」,對台上「小小倡議家」的建議與質問,當場回應並做出承諾。
13
在「兒童未來市」中,只有孩子擁有投票權,並且在當天投下一票,替凱道重新命名。(攝影/蔡昕翰)

「早自習不考試政策可以落實嗎?」國教署長:立即溝通改善

「尊重每個獨立個體⋯⋯沒什麼功課⋯⋯把難關給攻克⋯⋯」街頭議會由擔任大學教師的嘻哈歌手老莫ILL MO以及國中七年級女兒莫雅欣攜手演出嘻哈歌曲《我教你》熱鬧開場,開放小朋友站上「民主花車」自由開講,並由長期關注兒童權益的立委陳培瑜與《少年報導者》總監楊惠君共同串場。現場有不少國小、國中生,輪番上台發表對於課業、自身相關議題的意見。
第一個開講的莫雅欣,就讓全場小朋友「High翻」。和老爸表演完嘻哈歌曲後,莫雅欣接著在台上提到,教育部有規定早自習不能考試,但學校會以練習或自主學習的名義來寫考卷,並算分數,「明明規定不行,為何學校還要這樣做?」
「如果政府的政策做不到,就不要這樣說呀!」莫雅欣也曾向爸媽及老師反應她的想法,但是得到的回應,依舊是無法改變,「也許有機會寫信到教育相關單位,再試試看能否有改變的可能。」她也認為,學生們有意見或問題,不管內容是什麼,都應該勇於表達。
現場接棒說出看法的是建中學生劉恆言,正在競選台北巿兒少代表的他,上台分享對教育體制的想法,他從國小時就感受到填鴨式教育的壓力很大,但他認為,小朋友的童年應該不只課業,也要盡情玩樂,而且「玩,有時反而可以學習更多。」
14
10月19日活動當天,孩子們在凱道盡情遊樂。(攝影/蔡昕翰)
劉恆言的同學蕭亞凡接力上台,國中前在歐洲就讀的他分享了自身經歷。他說,回到台灣學校就讀後,有很大的衝擊,主要是台灣教育缺乏早期探索,直到大學畢業、出社會前才開始思考,讓學生們在職涯選擇上產生很大的困難。
他說,歐洲教育注重學生的興趣與探索,小學時期已有許多機會接觸各種不同領域,例如桌球、寫程式等,「從來沒有聽過放學補習這件事,歐洲的學習不是為了分數或升學」,但台灣教育卻過於重視成績,導致學生們少了自我探索機會。他希望台灣也能讓課程多元化,例如投資理財等,讓學生有機會探索喜歡或不喜歡。
還有一群來自苗栗苑裡的高中生,也紛紛在台上發表對學習的想法。有學生表示自己很喜歡戶外活動,但成績不好,因此選擇特殊選才管道上大學,不過礙於特殊選才的名額稀少,若轉以個人申請入學,除了要顧及學習歷程,又要顧及學測,反而兩邊都做不好,所以希望能增加特殊選才的名額;還有學生提到,「不想要因為學測而一直讀書,很想要有社團活動時間。」
對於學生們關心的教育問題,彭富源表達認同。他也正面回應「早自習考試」的問題,認為考試只是在「磨」某一個點,並支持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考試上,承諾提問的莫雅欣,3天內將回應早自習考試的問題,「是少數學校這樣做,但我們會去溝通、要求改善」,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花在所愛的事物上,現場也迎來孩子們的支持與歡呼。
《少年報導者》在「3天期限」後追問彭富源,他表示,19日當天即已要求地方縣市教育局長進一步了解,也會正式行文要求改善轄內學校早自習變相考試的問題,並針對個別學校個案調查、啟動必要的行政措施,「不會隨便唬攏孩子。」
針對孩子提出的建言,國教署長彭富源上台正面接招。(攝影/陳宇弘)
針對孩子提出的建言,國教署長彭富源上台正面接招。(攝影/陳宇弘)

在街頭議會,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自由。(攝影/陳宇弘)
在街頭議會,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自由。(攝影/陳宇弘)

走出教室記錄在地文化,政府應給予鼓勵和補助

來自新竹的竹東國中2名學生林宥辰、徐鼎紘也上台分享他們參與地方刊物《逐步東行》的心得,他們記錄竹東的客家米食文化,像是好吃的湯圓、菜包以及竹東的老建築、林業歷史。有趣的是,其中一期刊物以數字來介紹竹東特色,例如數字4,代表了竹東的客家人、閩南人、 原住民與新住民四大族群。
徐鼎紘說,「如果遇到外國人問你,你的家鄉是怎樣的,你可以回答出來,那是很值得驕傲的事。」身為學生的他們,已經盡力在做在地文化記錄了,但可以看見的人還是很有限,他們也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協助他們推廣。
彭富源也當場承諾,對於這麼有使命感的學生們,政府應做他們的後盾,將提供6萬元補助,期待《逐步東行》刊物能呈現更多好的內容。他認為,其實有些學生在開學一、兩週時間裡,已經熟悉了課本內容,「但很多學校只不過一直在磨課本內容」,他能理解老師們希望學生基礎更紮實,不過,如同竹東國中學生所關注的議題,早已超越課本的內容。「教室不再能限制他們,他的生命不只在課本中,」彭富源說,這群學生已經走到教室外,為了保留傳統技藝與竹東特色,走遍竹東各地,值得鼓勵。
竹東國中學生參與《逐步東行》刊物製作,深入了解地方故事。(攝影/古佳立)
竹東國中學生參與《逐步東行》刊物製作,深入了解地方故事。(攝影/古佳立)

學生呼籲:讓更多孩童有機會加入「兒童參與式預算」

除了竹東,活動當天也有一群來自苗栗苑裡的學生,站上民主花車分享他們參與鎮公所兒童節預算執行的成果和心得。「過去苑裡鎮兒童節要怎麼過,都是大人做決定,但去年起鎮公所讓兒童提出想要怎麼過兒童節,」山腳國小六年級張偉誠說,鎮公所提供一筆費用,並花在最後由小朋友票選出的兒童節提案。
去年張偉誠提出電競比賽,讓小朋友可以在現場一起玩遊戲、一起比賽,提案被選為第一名,且電競比賽也如期舉行;而今年苑裡鎮的10萬元兒童節預算,則會用於學生提出的「半戶外遊樂場」,這個提案的精神是讓學生在天氣熱或下雨時,可以在加蓋屋頂的遊樂區遊玩。張偉誠也向彭富源喊話,希望全台灣都能有像苑裡鎮一樣的參與式預算,讓更多孩童參與討論。
不過,有苑裡鎮的孩子犀利提出,票選過程中有人重複投票、有人住很遠沒有交通車,「希望鎮公所改善」。苑裡鎮長劉育育也上台接招回應,很高興孩子們願意參與及關心公共事務,苑裡鎮連續2年已提案了23個兒童節的禮物,會努力和孩子一起實踐和完成,明年也會改善投票和交通接駁的問題,「這一路從小朋友身上學習到的更多,他們有能力給地方建設不同的想像。」
立法委員陳培瑜也感動於孩子們的各項倡議,因為他們沒有任何選票,卻這麼認真的提出各種不同的提案。同時也向在場學生保證,「在立法院會繼續幫同學們追蹤與努力同學們關心的議題。」
1.5小時的街頭議會,開講者一棒接一棒。舞台下,《少年報導者》也準備了對「兒童未來巿」許願的打卡板,100張心願紙卡被索取一空,孩子們在一張張紙卡上寫下願望:「有很多兒童樂園」、「買東西都免費」、「不要有戰爭」⋯⋯

凱道命名「功課少少大道」最高票,議員將協助推動「每年兒童節改名一天」

13
台北市景美女中黃鈺淇提名「FUN心走道」,代表小孩大人都能安心放下壓力,在這裡走跳。(攝影/王崴漢)
當天活動最高潮是這次由小朋友提名、投票替凱道選出孩子視角的新名字活動。30年前,這條路因為替前總統蔣介石祝壽而稱為「介壽路」;到了前台北巿長陳水扁任內,開放人民票選,以該地最早的住民平埔族之名,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
今年是凱道命名30週年,30年後,台灣未來的主人翁參與重新命名,注入新世代觀點。《少年報導者》先前串連全台10所學校、30個班級,以課程推廣方式讓小朋友們提出自己心中的名稱,同時開放網路提名,最後有774名小朋友參與命名。經大會專家複選,由「梅花路」、「功課少少大道」、「下課路」、「彼此相愛大道」、「大FUN凱道」、「FUN心走道」、「兒童權之道」、「與民童樂路」、「民主改革大道」、「童聲路」10個名稱入圍。陳培瑜笑說,大家提出的路名相當有意思,她自己則很喜歡「彼此相愛大道」以及有創意的「梅花路」。
主管凱道的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親赴凱道兒童命名牆,命名提案人之一的台北市健康國小六年級蕭又榳向市長說明,自己提的名字是「兒童權之道」,這是台灣人特有的諧音梗,一方面是「注重兒童權利的道路」,二方面也是「兒童全知道」,兒童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小。
蔣萬安對蕭又榳的提案表示肯定,並從投票箱發現,反應最熱烈的是「功課少少大道」,他向現場小朋友問:「你們是不是都希望功課少一點?」得到熱烈的迴響。
最後由副總統蕭美琴揭曉凱道命名票選結果,果然由幸安國小四年級林政誼提出的「功課少少大道」最高票「當選」。他在台上解釋,提出這個命名的原因是每天回家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寫功課,「希望功課少一點,有更多時間可以打電動、做自己的事,」並且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正式改名,讓大家少寫點功課。蕭副總統也在台上和提名、站上街頭議會倡議的小朋友合影留念。特地來到現場的台北巿議員苗博雅則向在場孩子表示,「會替大家向台北巿政府爭取,每年兒童節這一天,將凱道改名成小朋友想要的名字。」

畫出自己的土地,意識到「一個國家的主權很重要」

12
國小三年級學生紀亞希在地上塗鴉。(攝影/蔡昕翰)
「大Fun凱道」活動,不只解放孩子、也解放了嚴肅的總統府前廣場,上萬名親子或蹲或趴在地上塗鴉。爸爸為德國籍的國小三年級學生紀亞希說,過去曾在英國倫敦參加隧道噴漆彩繪的活動,當時畫了青蛙及貓,而這次能在台灣大馬路上畫畫非常特別、有趣。
難得有機會在凱道上塗鴉,紀亞希想寫下:「這個土地是我的!」因為她認為很多事情都是大人決定,但「小孩也要有自己專屬的法律」,在他的土地上,大人應該被小孩管。另外,她從電視新聞常看到中國與台灣可能會有戰爭,感覺「一個國家要有自主權很重要」。
凱達格蘭大道過去一直是台灣許多民眾爭取各種權利的地方,這次孩子當家,除了玩得開心,也在這裡提出對土地、課業、文化的願景和想法,別具意義。傍晚,凱道天邊出現一抺彩虹,映照由孩子親手設計、彩繪的街道,就像在回應孩子的願望與心聲。
凱道的天空出現彩虹,彷彿在回應孩子的心願。(攝影/孫宜熹)
凱道的天空出現彩虹,彷彿在回應孩子的心願。(攝影/孫宜熹)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陳榮裕
陳榮裕
文字
《少年報導者》顧問。曾任中學及大專教職,並為資深教育路線記者。現為紀錄片工作者,兼任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陳麗婷
陳麗婷
文字
《少年報導者》記者。踏入媒體圈10多年,採訪帶著我看見不同人的人生百態。
邱紹雯
邱紹雯
文字
《少年報導者》主編。不只是記者,也是一個希望用自己的工作陪伴孩子成長,能為孩子留下些什麼的母親。
蔡昕翰
蔡昕翰
攝影
攝影師。來自屏東的漁港,從小吃魚長大,現在飄飄泊泊到台北。專長是攝影與文字書寫,夢想是拍電影。
王崴漢
王崴漢
攝影
《少年報導者》記者、攝影師。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以前喜歡做廣播,現在更常背著相機。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聽故事還有說故事的熱忱,以及追求友善社會的初衷。
古佳立
古佳立
攝影
攝影師。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以攝影工作維生、拍照為生活方式。期許自己能對一切更有感知,並擁有轉化成影像的能力!
陳宇弘
陳宇弘
攝影
影像工作者,畢業於政治大學廣電系。努力以影像記錄與創作,摸索影像的不同可能,期許自己持續以攝影實踐作為目標,繼續在影像洪流中前進。
黃禹禛
黃禹禛
設計
《報導者》資深設計師。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吳冠伶
吳冠伶
設計
《少年報導者》編輯。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用自己的雙眼、雙腳去探索世界的各種可能,相信文字是力量。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