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崴漢

王崴漢

[email protected]

《少年報導者》記者、攝影師。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以前喜歡做廣播,現在更常背著相機。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聽故事還有說故事的熱忱,以及追求友善社會的初衷。

真的假的台灣有兩個「馬太鞍」原民部落?Fata'an、Matanki不僅所在地不同、其實完全不同族?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前三天,位於這次重災區的「馬太鞍部落」才剛正名為「Fata’an」。災後他們驚人的動員能力,也與阿美族「年齡階層」的傳統密切相關。
文化2025.10.03
文化看世界【藝術零距離學生心得】從金門到國家音樂廳,我與爵士樂的第一次⋯⋯兩廳院的「藝術零距離計畫」邀請金門高中與金城國中共92位師生進場欣賞爵士音樂,見證藝術如何發生,《少年報導者》精選了5位同學第一次聽爵士樂的感受與心情。
廳院好好玩2025.09.26
文化看世界【小記者心得】向爵士樂學習,不害怕失誤向前邁進小記者此回採訪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酷爵士》,對於爵士樂理與精神還有記者都有新的認識、挑戰與體會。
廳院好好玩2025.09.26
時時刻刻【僑民役男徵兵新制上路】為何標準必須趨嚴?防範「逃兵」的新制,是否真會阻斷僑民歸鄉路?內政部在9月實施「僑民兵役」新制,希望讓徵兵更公平、防止假僑民逃兵,卻引發僑界反彈,對新制的「身分審查」感到無所適從。
政治社會2025.09.24
時時刻刻【少年報導者×國家衛生研究院】一日醫藥小記者:不只關心藥物、疫苗和AI最新進展,也提出「安全」、「負面影響」的疑問《少年報導者》小記者直擊國衛院研發疫苗與新藥的第一現場,發現AI科技也能協助病人,還向國衛院長及3位科學家代表提問,關心如何降低藥物與疫苗的副作用、提高安全性?
教育2025.09.17
時時刻刻【小記者心得】研究有高度,守護有溫度──小記者的國衛院初體驗實驗室裡的儀器與數據,常被視為冷冰冰。然而透過採訪,小記者看見科學家專注的神情,也聽見高深研究背後守護人群的溫度,同學們提筆寫下他們眼中的科學與感動。
醫學2025.09.17
時時刻刻【手機相對論】諶淑婷/家長的習題:答案不是「給」或「不給」,而是如何與孩子一起建立「煞車系統」要面對「手機管理」的,絕對不是只有孩子。家有青春期男孩的母親諶淑婷與孩子一起找原因、找方法,也訂下家庭的「數位約定」。
教育2025.09.12
時時刻刻【實踐篇】爭取下課時間的手機自由,屏東高中學生會的一場校園革命接力賽教育部計劃修正校園手機管理政策,引發社會討論與關注。屏東高中學生會已早先一步進行校內「修法運動」,希望與校方、老師與學生一起找出最佳平衡點。
教育2025.09.12
時時刻刻【新聞小操場】陳祖安/世界比一比,各國小學體育課怎麼上?怎麼讓更多台灣孩子愛上運動?原來台灣國小體育班在世界十分罕見?運動迷媽媽詢問了在歐洲、美國、澳洲和日本國家的朋友,以各地普遍的運動風氣與體育課規劃和女兒聊聊,怎麼讓更多人愛上運動?
生活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