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突然掉入心靈黑洞的孩子
現況1:專輔師人力不足、心理諮商師只能「巡迴」
現況2:自殺通報流於形式、老師學校缺後援
現況3:諮詢輔導擔心被「貼標籤」,老師的協助無法對應重大創傷
一個自殺背後可能有數十個自殺意念、串聯資源接住每一個孩子
(插畫/王家琛)

【專輔制度篇】負荷超載、缺人缺支持的教育現場,如何提早發掘中小學憂鬱高風險個案?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邱紹雯
邱紹雯
文字
《少年報導者》主編。不只是記者,也是一個希望用自己的工作陪伴孩子成長,能為孩子留下些什麼的母親。
鄭宇辰
鄭宇辰
攝影
攝影師用影像表達自己的觀點跟想法,其實就跟作家寫文字很像,都是需要縝密的規劃與反覆思考,才能將作品質量提升。興趣是看書、聽音樂、逛展覽、看電影、以及旅行,吸收別的創作者所創作的內容,往往都能讓人獲益良多,而旅行也是提升敏銳度與增廣見聞的最佳良品。面對這個世界你也有什麼疑問嗎?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拋出問題,一切都會有明朗的一天。
馬雨辰
馬雨辰
攝影
《報導者》特約攝影記者。
王家琛
王家琛
設計
設計系畢業的插畫及手刺繡工作者,喜歡將生活中的見聞以不同媒材紀錄。理性設計;感性創作。透過雙手把模糊的感知化作具體圖像進行溝通,引導觀者走進故事。
曾偉婷
曾偉婷
設計、工程
《報導者》產品經理。揮灑熱情自學編輯、設計、程式到產品管理,只願成為內容的萬能助攻手。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吳冠伶
吳冠伶
責任編輯
《少年報導者》編輯。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用自己的雙眼、雙腳去探索世界的各種可能,相信文字是力量。
陳麗婷
陳麗婷
共同採訪
《少年報導者》記者。踏入媒體圈10多年,採訪帶著我看見不同人的人生百態。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