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受難者柯旗化
小妹寫一封信,揭開10年大祕密
K完整本英文法,連索引都細讀
14歲,開始換個方式看世界
改裝天線,聽BBC和中國電台
來自旗山善化之名,卻被冠上「紅旗」和「赤化」問罪
大學狂飆,跑全台為工人立委助選
砸壞電視機,反對我娶外省人
聽見孤女的願望,讓無名英雄的故事被看見
希望台灣社會,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想和14歲的自己說⋯⋯
柯志明生命史
柯志明的父親柯旗化是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這段特殊的成長經歷影響他日後走上學術研究之路,追尋受壓迫者的歷史真相。(攝影/蔡昕翰)

【我的14歲】柯志明:為了見白色恐怖入獄的爸爸,我把一整本的《新英文法》讀完

讀報

中文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柯志明
柯志明
口述、讀報
中央研究院院士,兼任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及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學術志業主要在探究台灣社會的存在及其意義,研究議題橫跨台灣自清代、日治至戰後的歷史經驗,被學界稱為「台灣歷史社會學的拓荒者」。
陳榮裕
陳榮裕
文字
《少年報導者》顧問。曾任中學及大專教職,並為資深教育路線記者。現為紀錄片工作者,兼任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蔡昕翰
蔡昕翰
攝影
攝影師。來自屏東的漁港,從小吃魚長大,現在飄飄泊泊到台北。專長是攝影與文字書寫,夢想是拍電影。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吳冠伶
吳冠伶
責任編輯
《少年報導者》編輯。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用自己的雙眼、雙腳去探索世界的各種可能,相信文字是力量。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