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時時刻刻民主讓人活得久──東、西德和南、北韓人民的壽命實證人能活多長,是先天基因的問題,還是後天環境的問題?過去一個世紀,世界上有兩個地區,幫研究人員驗證了答案──民主制度,是決定一個地方人民能否長壽的關鍵。
國際2025.08.11
新聞關鍵字法律學者林佳和的罷免關鍵字:罷免民意代表在世界各國並不常見?為什麼歐洲國家偏好公投、不愛罷免?台灣可能發生「解散國會」嗎?台灣「大罷免」行動引發關注,但這和彈劾與公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歐洲國家和其他民主國家很少罷免?讓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林佳和說給你聽。
政治社會2025.08.04
教案原住民選舉課:山地平地原住民怎麼分?原住民投票選自己的代表有多難?本教案透過教師帶領學生深度閱讀《少年報導者》及《報導者》有關原住民立委選舉制度的兩篇文章,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原住民族在台選舉上所遭遇的問題。
多元文化教育2025.04.25
他們的故事【我的14歲】柯志明:為了見白色恐怖入獄的爸爸,我把一整本的《新英文法》讀完14歲時,我第一次知道我爸爸是政治犯。爸爸原是關心社會和土地,帶著文學情懷的英文教師,後來卻反對我讀社會系、反對我為工人立委助選、反對我娶外省人為妻⋯⋯
人生探索2025.03.20
教案國會民主課:認識國會體制的改革與擴權本教案透過文本閱讀,帶領學生認識權力分立的起源及其重要性,並藉由當前國會體制改變的新聞,應用所學知識,思考權力擴張與公民參與的關係。
法治教育2025.01.16
新聞關鍵字政治學者王業立的美國總統大選關鍵字:世界上首位「總統」誕生在美國?美國原來不是人民直選總統?搖擺州怎麼定義?為什麼投票日都在「星期二」?《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Podcast的「新聞關鍵字」單元,邀請到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王業立教授,從5個關鍵字:總統 (President)、聯邦、選舉人團、搖擺州、超級星期二,介紹美國最特殊的「選舉人團制」產生的背景和投票機制,了解美國立國的精神,以及這樣選制下對選舉結果影響的變數和爭議在哪裡?
政治社會2024.11.05
時時刻刻【圖解新聞】總票數最高可能贏不了?影響選戰的「搖擺州」變數愈來愈大?5個關鍵數字了解美國總統大選「選舉人團制」2024年是全球大選年,舉世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也將登場,你對美國選舉人制度了解多少呢?「搖擺州」怎麼定義?大選結果對世界和台灣可能帶來什麼影響?
國際2024.10.24
新聞關鍵字台灣史學者戴寶村的凱道關鍵字:30年前凱達格蘭大道差點要稱大佳蠟路?總統辦公地方曾是介壽路?為何過去不能隨便踏進博愛特區?適逢凱道改名的30週年,聽台灣史專家戴寶村從「博愛特區」、「介壽路」、「凱達格蘭大道」、「平埔族」這4個關鍵字,帶大家認識關於凱達格蘭大道路名的典故和周邊歷史。
教育2024.10.24
時時刻刻「只想讓學弟通勤不淋雨,沒想到台北巿民都受惠」,建中生提的捷運共享雨傘計畫參與式預算怎麼做?從建中還有大同高中生提案的共享雨傘、北一女同學們的循環杯,一起看看這群青少年怎麼想出這些酷點子,過程又遇到什麼樣的挑戰?
政治社會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