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怎麼了?為什麼一拿到手機就停不下來?
不是你意志力不足,3C帶來的亢奮情緒循環
不是不能打電玩、看「脆」,擔心暴力遊戲與酸民降低同理心
當大人也要誠實面對自己的螢幕時間
我們一起塑造這個家的數位約定
(插畫/王家琛)

【手機相對論】諶淑婷/家長的習題:答案不是「給」或「不給」,而是如何與孩子一起建立「煞車系統」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諶淑婷
諶淑婷
文字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現為性平教育、兒童性教育推廣講師,參與「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關心兒童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著有《有田有木,自給自足》、《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楊惠君
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邱紹雯
邱紹雯
核稿
《少年報導者》主編。不只是記者,也是一個希望用自己的工作陪伴孩子成長,能為孩子留下些什麼的母親。
王崴漢
王崴漢
責任編輯
《少年報導者》記者、攝影師。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以前喜歡做廣播,現在更常背著相機。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聽故事還有說故事的熱忱,以及追求友善社會的初衷。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