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我們好奇:安樂死可不可?
關於安樂死議題的文獻討論
簡介安樂死
支持安樂死觀點
反對安樂死觀點
各宗教態度、全球安樂死實行情況
台灣「安寧」現況
結論與發現:尊重病患選擇,安樂死可行且人道
分享
分享文章
文字大小
小讀者連線
台北市靜心中學/安樂死可不可?──探討安樂死議題及台灣安寧醫療現況
刊出日期 2024.12.19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李洛同
文字
靜心中學九年級學生。我認為我在這次競賽中學到了很多,我擔任組長學到了管理團隊,也學到了團隊合作。經歷這些過程,我們需要風雨同舟一起面對這之中會有的困難。我還學到如何井然有序地整理資料,並洞徹安樂死議題。尼采曾經說過:「其實人和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要經歷過失敗才會有成功,正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想利用這次探究使重症患者了解安樂死,「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可以使他們知道是否前往合法國家實施安樂死,也算一種善事,而我們也會感到開心。鄭宇廷
文字
靜心中學九年級學生。我是一個普通的人,但研究這個議題時我感到很自豪,因為組長李洛同都會鼓勵我、誇獎我,使我認為我在這個小組很有意義。而且組長包攬了許多部分,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探究這個議題,這都是我從他身上學習到的,但我覺得還是需要適當的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楊牧穎
文字
靜心中學九年級學生。自從我開始研究安樂死,我認為成績不是一切,原來世界上還有那麼值得探討的議題,這可比成績有意義多了。我認為安樂死是一個對於社會大眾有幫助的議題,寫了這個報告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陳紀先
指導老師
靜心中學生物老師。這次陪伴孩子參加柯華葳線上探究競賽,過程充滿挑戰。一開始4個孩子想要探討的議題分歧,最終討論過後,決定以「全球已經合法的安樂死」以及「台灣因尚未合法,許多不可痊癒重症的患者只能面臨安寧安置」的狀況為主軸,著手探究。跟著線上指南,學生聚焦重點,再透過製作探究架構圖清晰脈絡。脈絡出來後,除了全球安樂死的合法狀況,還有支持與反對安樂死觀點的思辨,需要透過線上或紙本的文獻蒐集彙整資料,釐清各項要點,最終學生依據設定的大綱整理出結論,以及提出自己的觀點。生死議題對這些孩子來說雖然不容易,但是透過這次的探究,他們更清楚生命教育以及了解何為生命的尊嚴。這樣主題式的探究學習模式,也能為他們奠定未來的學習基礎。楊惠君
核稿
《少年報導者》總監。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林玫伶
審閱
《少年報導者》顧問。曾任台北市大橋、明德、士東、國語實小校長共19年,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數位閱讀推廣顧問、古典音樂台閱讀推手共同主持人、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海外講師。有20餘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