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

時時刻刻【抗病歷程】3年內15度化療、手術、骨髓移植的血癌男孩,身體曾像被原子彈炸過吳嘉源確診血癌至今已將近3年,歷經15次的化療、免疫治療、骨髓移植,更在過程中失去左眼的視力,但堅強求生的他仍挺住一切難關,並說出自己的抗癌心聲。
醫學2024.04.24
時時刻刻【媽媽的心聲】不一樣的母愛──不讓兒子進醫院、因為我害怕血癌男孩吳嘉源的抗癌故事裡,媽媽是他就醫的阻力。因不信任西醫,媽媽對醫師提告,這看似瘋狂,但她對兒子的疼愛大家都看在眼裡,最大的希望也是兒子健康平安。
醫學2024.04.24
他們的故事【兒癌醫師】盧孟佑:我最希望的就是,看到生病的孩子順利長大血癌男孩吳嘉源的主治醫師盧孟佑說明,兒癌醫師不只醫治孩子的病,孩子的家庭處境也要考慮在內。選擇兒癌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幫助生病的孩子健康長大。
職業前線2024.04.24
他們的故事【醫務社工師】蔡孟茹:一邊全力救孩子,一邊幫醫師「不要被告」血癌男孩吳嘉源是台大兒童醫院社工師蔡孟茹人生中最棘手的個案,四處籌措醫藥費用、化解親子衝突,還得保護醫師不要被告,所有努力都只希望孩子能回歸正常生活。
職業前線2024.04.24
時時刻刻【兒少利益角度】為自己做合適的醫療決定,兒童和青少年也能被信任嗎?面對醫療難題,父母替孩子做出治療決策就是最合適的嗎?孩子沒有發言權嗎?從台灣血癌男孩吳嘉源到美國、英國的案例,讓我們一起思考什麼是「兒少最佳利益」?
醫學2024.04.24
時時刻刻戀童癖有兩種?也不等於成為兒童性剝削犯罪者?近來爆發一連串私密影像流竄於網路的事件,受害者甚至包含兒少,也引發大眾討論戀童癖及兒少性剝削犯罪的關聯性。究竟什麼是戀童癖?到什麼程度會是一種疾病?
醫學2024.04.16
文化看世界整座城市都是我的電影院──從柏林影展Generation單元看兒少影像教育柏林影展中的「新世代」單元,在幾千、幾萬部茫茫電影海中,為青少年挑選出適合他們的影像語言、說故事方式,期待用電影為孩子一扇世界的窗。
影片看世界2024.04.12
小讀者連線小評論員林哲旭/課業與人際關係雙重夾擊,10歲生活真的太難了!孩子也有孩子的煩惱,而且不比大人少。小評論員林哲旭指出青少年共同面對的課業與人際關係難題,考試考不好、交不到真心朋友等,壓力持續積累,他都如何應對?
小評論員2024.02.16
他們的故事【我的14歲】張永翰:沒有夢想與存在感,在漫畫、電影、小說裡尋找避風港張永翰形容自己有「冒牌者症候群」,難有自信心,年少的他只把畫畫當興趣,整天沉浸在武俠小說、漫畫、電影中,從沒想過有天會進入皮克斯,成為一名故事分鏡師。
人生探索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