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張圖卡,了解白紙革命的蝴蝶效應
原先看似無關緊要的微小變化,最後演變為無法預期的後果,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2022年11月,中國新疆烏魯木齊一起火災,造成至少10人死亡,社會的悼念活動最終演變為中國罕見的民主抗爭,以一張張白紙串聯對中國高壓體制的「無言抗議」。事件的演變過程環環相扣,看似擦槍走火的意外,其實是長年民怨的反彈,就如同是一場「蝴蝶效應」。我們採訪中央研究院研究中國政策、兩岸關係的專家,整理相關新聞事件的6大關鍵字,讓你了解這場革命引爆的連鎖反應,以及白紙上沒寫出來的抗議。
#烏魯木齊大火

白紙革命的一系列抗爭,源自於對一場火災遇難者的悼念。
2022年11月24日的傍晚,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的一座社區「吉祥苑小區」有高樓失火,但因中國當時的防疫和封鎖措施,讓居民難以逃生、消防車也無法第一時間到場救援,釀成至少10人死亡、9人重傷的憾事。
這場大火除了奪去人命,也點燃了3年來因疫情而被嚴格封住的中國人民怒火。原本的悼念活動演變成一場場抗議,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武漢、成都、南京等地,以及各大學校,都接連有群眾發起抗議,批評政府針對疫情所採取的「清零政策」,且要求「解封」。
#清零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各地的防疫做法多數隨著疫情變化以及疫苗施打狀況,而不斷調整。但中國3年來,始終堅持「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的意思是:只要遇到疫情,就要儘速找出傳染源、切斷傳播鏈,且盡力讓感染者避免發展成重症,讓感染者「清零」。簡單來說,就是頻繁替民眾驗病毒,只要遇到任何感染者,就立刻封鎖他本人和周邊的接觸者,以最高規格阻斷傳染機會。
中國最高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公開表示,認為清零政策「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而這種極度嚴格的抗疫方法,和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傾向「與病毒共存」、逐步解封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長期的「封阻」病毒,同時也封住了人民的生計、經濟活動,生活苦不堪言。這些彈性不足的「清零」措施,埋下了烏魯木齊大火悲劇,人民的積怨被烏魯木齊大火引爆,進而變成一系列「反封控」的抗爭。
#封控

在「清零」政策實行時期,為了阻斷傳播鏈,中國先是封城、封省。2020年1月23日,中國湖北武漢是疫情中全世界第一個被封城的城巿,全城被封了76天,交通全面停擺,人民都得待在家,幾乎無法採購物資。後來很多大城市也陸續封城。
之後以城巿為單位的封城,發展成以社區、大樓為單位的「封控」,執行更精細的分級封鎖措施,民眾就算是日常活動的進出、搭乘大眾交通,都要提供核酸檢測的證明才能通行。
民眾得不斷做核酸檢測,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取得移動的可能。導致活動受限、常常無法跨區上班,三不五時就被隔離,就醫也很困難。
許多人因而失業,很多國外公司的投資也陸續撤出中國。人民有「還沒生病,生活要先過不下去了」的無力感,對封控的反彈,成為白紙革命抗爭的核心,抗爭的人們高喊「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自由毋寧死」,甚至在中國首度出現「習近平下台!」的聲音。
中國民眾生活受到高度限制的同時,遇上全世界數億人觀看的世界盃足球賽開打,看到其他已解封國家不戴口罩、相聚看大型比賽的轉播,更凸顯了中國「封控」的不自由。
#世足

中國持續嚴格防疫,2022世界盃足球賽也同時正式開踢。足球,一直是中國最受歡迎的運動,隔著螢幕,被隔離、封鎖的中國球迷看見的,是不戴口罩、不需掃碼(讓政府追蹤行蹤)、大型群聚的平行時空。
全世界都在漸漸「解封」、試著與病毒共存之際,中國人卻因為害怕自己被「彈窗」(指被追蹤到和染疫者有接觸而需要通報與隔離),連去酒吧看球都是奢望。
世足的比賽現場觀眾席,和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形成強烈對比,有人說世足戳破了清零這個天大的謊,也有人戲謔地聲稱是世足造假,因為怎麼可能大家一起看球,卻不掃碼,也不戴口罩呢?
辛苦的被封生活,再對照國外的解封場景,對於被壓抑的不滿以及正常生活的渴望,就化成一場場抗議了。
#白紙革命

烏魯木齊大火之後,再加上世足開踢後呈現的「平行世界」,舉起白紙抗議、要求解封的行動在2022年11月26日的悼念活動之後遍地開花,形成了這一波「白紙革命」。
這波行動是中國繼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最大規模的民主抗爭。許多抗爭者被抓捕,民眾若搭大眾運輸,會被盤查手機,甚至有人被警察登門造訪,威脅他們不要再參與集會。警察甚至拆了上海抗議地「烏魯木齊中路」的路牌,不讓人民聚集。
不過到目前為止,抗議行動未能擴大,沒有真正演變成六四一般的大規模學潮或抗爭。在白紙革命一個月後,中國防疫政策突如其來大轉彎:從全球最嚴格的控制,轉成突然大解放的「躺平」模式。
#躺平

白紙革命之後約一個月,原本堅持跟世界走不同路、堅持「清零」的中國,突然政策大鬆綁,從全球最嚴格直接變成「原地躺平」、全面解封。
中國政府2022年12月初新公布的「防疫十條」規定:輕症者可居家隔離、大型場所也將重新開啟;更於今年(2023)1月8日正式開放邊境。
從「大封」到「大開」,中國這波突來的政策大轉彎,反而讓其他國家緊張了起來。因為過去封太嚴,全球都不知道中國內部疫情的真實樣貌,不論是確診者人數,或病毒株如何演化,至今都是團謎。各國皆擔心中國開放邊境,又讓再次演化的新病毒株流竄到其他國家。
因此,美國、日本、韓國、義大利及台灣,都在中國開放邊境後,第一時間宣布針對由中國入境的旅客進行全面篩檢。
專家更擔心,中國境內病毒大量感染,可能促使病毒變異,生出更具威脅性的病毒株。這波開放會不會成為全球疫情新的轉捩點,是接下來需要觀察的重點。
同時,全世界也持續關注,白紙革命是否讓中國民眾因為反封控,埋下疫情過後各種社會抗爭的火苗,或能有其他後續效應。
然而,為什麼中國過往抗疫要堅持用最高等級的封鎖手段?那場大火延燒的抗爭,在結束後又會造成什麼問題?那些曾被封住的人,過得還好嗎?這些都是我們在《白紙革命──那些中國人民沒寫出來的抗爭》專題裡,想要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