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多數人難以體會「挨餓」的滋味。然而,每年全世界其實有多達四分之一人口、約19億的人,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在破曉的曙光乍現到日落之間,整個白晝都不吃不喝進行「齋戒」──讓自己感受飢餓,透過飢餓提醒自己對窮苦的人們時時保有惻隱之心。
這些人就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們。
儘管穆斯林的人口,僅次於基督教徒,比佛教徒還多,但在許多以西方世界為主流觀點的社會,也包括台灣在內,對伊斯蘭教與穆斯林文化仍然陌生,甚至,莫名的害怕。過往,難民潮與恐怖攻擊事件,因為與伊斯蘭教中少部分極端組織有關,連帶讓虔誠的穆斯林一併被汙名化,電影裡常常戴著頭巾、穿著長袍的人,都成為性別歧視、極端激進的「恐怖分子」角色。
但與所有正統宗教一樣,伊斯蘭教真正的教義同樣是指引人們走向聖潔博愛、修身養性。今年(2023)的齋戒月,從台灣時間3月22日開始,到4月21日結束。無論在世界上哪個角落的穆斯林,都會朝向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Mecca)的方位禮拜,洗淨心靈,並且禁食一個月。
透過這一次的專題,我們想帶大家從齋戒月,走進穆斯林的世界,好好認識這個族群與宗教的本質,看看齋戒月下多元的面貌,以及伊斯蘭文化在全球有哪些新的挑戰與變化:
1. 認識穆斯林的文化
了解伊斯蘭教有獨特的曆法,為什麼他們一年只有354天呢?而同樣信仰伊斯蘭教,不同國家的穆斯林齋戒月習俗有什麼不同?
2. 齋戒月的各種效應
白天不吃不喝,但許多穆斯林齋戒月之後卻變胖了,為什麼呢?考驗身心的齋戒,又如何成為另類的歡樂新年?而特殊族群,像是經期中的婦女、作戰的軍人和需要操練比賽的運動員,他們如何守齋、又如何成為世界認識穆斯林文化的窗口?
3. 台灣穆斯林特寫
我們專訪了兩對在台灣開設穆斯林餐廳的夫妻,在他們眼裡,台灣對穆斯林友善嗎?開餐廳賣吃食,當遇上要禁食的齋戒月,又怎麼因應?
4. 穆斯林繪本推薦
這一期由兒童繪本作家陳玉金推薦9本繪本,故事內容從穆斯林生活到戰爭下的穆斯林都有,在穆斯林勇敢孩子們心碎又帶有希望的人生裡,你會看見,世界差異有多大,而人的潛能又有多大。
5. 成為包容文化的一員
讀了上述報導之後,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許多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人民的排拒和恐懼,是危險又無知的,但這些排拒和恐懼卻已形成強大的殺傷力,令聯合國2022年決議,將每年3月15日訂定為「打擊伊斯蘭恐懼症國際日」,而你就可以成為「打擊」的一員,讓愛與和平擊退仇恨。
最後,別忘了,還有《少年報導者》總是精心設計的新聞測驗,看完這個系列專題後,不妨和老師、父母或同學一起比賽,看看誰會是穆斯林文化達人。
監製|楊惠君、張鎮宏
文字|陳麗婷、鄭涵文、王琳茱、張鎮宏、陳玉金、陳韻如
攝影|許𦱀倩、鄭宇辰
插畫與設計|黃禹禛、王家琛
封面圖片來源|freepik
封面動態設計|黃禹禛、黃世澤
編輯|陳韻如
社群企畫|汪彥成、陳思樺
編輯顧問|陳明蕾、林玫伶、黃惠鈴、陳榮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