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
小讀者連線小評論員洪沛歆/我的緊急避難包──放入必備物資,也帶上「精神支柱」來自金門的小評論員洪沛歆認為,緊急避難包除了必備物資,還要帶上一個非常重要但被成年人忽視的東西──「精神支柱」。
小評論員2025.07.18
教案校園防災課:哇災!從防災準備到策展行動學習防災是台灣人必須正視、學習的課題,本教案規劃9節課的系列課程,帶領班級以跨領域探究、資料分析、問卷調查、實地參訪與展覽策劃,建立防災意識。
防災教育2025.07.17
新聞關鍵字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建富的地震預警關鍵字: 為何地震無法預報?海底的地震如何監測?國家級警報如何更快更精準?中央氣象署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介紹震度、地震波、國家級警報、海底地震儀4個關鍵字,帶大家了解關於地震預警的正確知識。
科學科技2024.08.27
時時刻刻【聲音現場】穿越時空,聽見921──那一瞬,地底與人間的哀鳴藉由珍貴的921地震音頻及受災者告白第一手聲音資料,用聲音帶領大家回到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的歷史現場。
科學科技2024.08.27
他們的故事【台灣地震科研天龍特攻隊】林伯修:逐井而居,創台灣鑽井國際奇蹟鑽井達人林伯修發揮犁田精神,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從被看笑話到助力台灣學者取得珍貴斷層岩心、享譽國際地震研究學界。
職業前線2024.08.27
他們的故事【台灣地震科研天龍特攻隊】郭力維:為極端事件揪出地質證據研究岩石的專家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郭力維,也是MiDAS計劃的岩心負責人,他帶領大家從石頭的角度來觀察地震留存紀錄和證據。
職業前線2024.08.27
他們的故事【台灣地震科研天龍特攻隊】黃信樺:從地底成像做到山崩監測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信樺是光纖技術的推手,專攻地震學、地體構造研究的他,擅長以震波當「X光」、拍出地底下的構造樣貌。
職業前線2024.08.27
時時刻刻【科普圖解】穿越地心,透析921──地球告訴我們的地震祕密與防災之道921地震驚人之處在哪?開啟了哪些地震相關研究新頁?透過台灣科學家團隊享譽國際的研究資料,帶你進行一趟科普之旅。
科學科技2024.08.27
他們的故事【台灣地震科研天龍特攻隊】林欽仁:串連科學與工程的萬能轉譯家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副技師林欽仁的專長並非地球科學或地質科學,而是機電,卻又是最懂「地震儀」的人,負責統合科研團隊和工程團隊的需求。
職業前線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