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新聞 Generative AI is forcing peopl... If it looks like a duck, walks like a duck and quacks like a duck, people now ... English Edition 2023.09.07
時時刻刻 在生成式AI的衝擊下,重新思考何謂「真實」 網路流傳許多名人照片、歌曲等,看起來像是出自名人本身,但都被證實是AI產製而成。當科技工具能做到「逼近真實」的效果,會為社會帶來哪些難題? 科學科技 2023.09.07
真的假的 台灣也有食腦變形蟲,戲水引發腦炎致死率破9成?如何預防? 台灣出現第二例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原蟲引發腦膜腦炎過世案例,引發不少親子對玩水的恐慌。究竟食腦變形蟲是什麼? 醫學 2023.08.30
文化看世界 楊惠君/《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自序:變成比大人更好的人 為何出版台灣首本兒少新聞雜誌書?《少年報導者》總監楊惠君說明企劃緣由,更期待透過傳達新聞資訊和多元觀點,與新世代公民一起踏上尋找自我之路。 讀本看世界 2023.08.22
文化看世界 林怡辰/《戰爭與我們的距離》推薦序:帶孩子了解世界現況,迎向... 為什麼孩子要讀新聞?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作家林怡辰認為,新聞與時俱進,提供世界歷史與現況脈絡,更能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未來人生的樣貌。 讀本看世界 2023.08.22
文化看世界 黃哲斌/《戰爭與我們的距離》推薦序:少年必讀的歷史初稿 資深媒體人黃哲斌有感社群媒體的資訊難以鑑別真假,而由專業新聞人企劃的《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能提供可信時事來源,成為少年與真實世界的橋樑。 讀本看世界 2023.08.22
文化看世界 陳明蕾/通過《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與孩子一起建構世界的和平 台灣首本新聞雜誌書該怎麼讀?閱讀素養專家陳明蕾推薦少年、教師、家長閱讀《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在不同的應用情境下,一同建構世界和平的未來。 讀本看世界 2023.08.22
文化看世界 做少年的知識捕手──響應「報導傳真計畫」公益捐書 《少年報導者》發起「報導傳真計畫」,邀請個人、企業、民間團體參與新聞雜誌書認捐行動,一起將優質知識內容送進校園、社福單位等兒少機構。 讀本看世界 2023.08.22
時時刻刻 10萬年來最熱的7月──地球「烤」題怎麼解? 科學家指出,2023年7月恐怕是10萬年來最高溫的月分,究竟酷熱的天氣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危害?我們該如何預防高溫帶來的災害呢? 國際 2023.08.17
時時刻刻 【圖解新聞】4張圖表解析「明天過後」的世界──台灣冬天會消失... 全球溫度升高,世界各地頻頻傳出豪雨、野火等災情,若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未來生活的環境會是什麼樣子? 國際 2023.08.17
時時刻刻 印度的難題──多裝10億台冷氣的世界,更舒服或更酷熱? 印度熱季連續數週都是攝氏45度高溫,但14億人口只有12%家庭裝冷氣,因此各廠商都瞄準印度市場,預期印度將為世界增加10億台冷氣商機。 國際 2023.08.17
時時刻刻 冷氣空調簡史──人類最偉大的現代發明?還是破壞大氣的地球災難... 夏天我們總是想要待在舒適的冷氣房中,你有好奇過冷氣是誰發明的嗎?最早的冷氣長什麼樣子呢?其實冷氣一開始是一種醫療設備唷! 國際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