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看世界性剝削受害少女自我救贖之光──《小旭,14歲的我和Sugar Daddy》「小旭」14歲時受繼母家暴等家庭問題所困,走上被「包養」的經歷,甚至無法從黑暗狀態中走出,深受憂鬱症侵襲。好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不少能夠「接住」她的人,帶領她慢慢走出黑暗。
影片看世界2024.06.06
時時刻刻躲在螢幕背後的獵童惡狼──孩子身陷網路性剝削的四大陷阱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兒少性剝削被害人數正快速上升中,2023年已達4,310件。《少年報導者》採訪專家、社工與老師,帶您拆解兒少性剝削背後的陷阱。
政治社會2024.06.06
文化關鍵字擊樂家賴奇霞、作曲家林煒傑的實驗音樂關鍵字:有調與無調的打擊樂器如何區分?傳統宗教樂器的功能?木魚與鑼如何在當代音樂中躍升主角?一公聲藝術的擊樂家賴奇霞、作曲家林煒傑,從2020年開始一系列名為「共振計畫」的音樂實驗,不斷挖掘出木魚與鑼的各種聲音層次變化,今年也在國家兩廳院的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中,將超過100顆大小不同的木魚與鑼搬進實驗劇場。在這集文化關鍵字,他們將帶領聽眾朋友認識屬於台灣在地的實驗音樂。
藝術文化2024.05.03
時時刻刻20歲的畢業考──自力爭取就醫權的血癌男孩吳嘉源17歲確診血癌,特殊家庭環境讓他得在未成年時,為自己做出醫療決策。現在他20歲、已考完學測,除了思考去哪間學校,也等待他的細胞療法CAR-T成效。
醫學2024.04.24
時時刻刻【兒少利益角度】為自己做合適的醫療決定,兒童和青少年也能被信任嗎?面對醫療難題,父母替孩子做出治療決策就是最合適的嗎?孩子沒有發言權嗎?從台灣血癌男孩吳嘉源到美國、英國的案例,讓我們一起思考什麼是「兒少最佳利益」?
醫學2024.04.24
時時刻刻戀童癖有兩種?也不等於成為兒童性剝削犯罪者?近來爆發一連串私密影像流竄於網路的事件,受害者甚至包含兒少,也引發大眾討論戀童癖及兒少性剝削犯罪的關聯性。究竟什麼是戀童癖?到什麼程度會是一種疾病?
醫學2024.04.16
新聞關鍵字歷史學者盧令北的美國非裔平權運動關鍵字: 為何稱「黑人」代表歧視?美國240年的奴隸制度從何開始?認識非暴力抗爭運動領袖金恩博士非裔美國人至今仍常面臨種族不平等的爭議事件,東吳歷史系系主任盧令北以4個關鍵字:非洲奴隸、種族隔離、抵制公車運動、金恩博士,解說非裔族群的人權奮鬥史。
政治社會2024.04.11
時時刻刻行政區不是他們的「戶籍」──原住民的共管會和民族議會制度原住民曾經歷了種種歷史迫害,儘管國家立法要還給原住民土地正義,現行的社會制度看似給予原住民保障,卻與他們自有的文化與制度衝突,反而造成許多紛爭上演。
政治社會2024.03.29
新聞關鍵字法律白話文運動的AI關鍵字:生成式AI會取代人類創意嗎?深偽技術下如何分辨假訊息?各國如何為AI制訂新規範?當ChatGPT出現,讓AI走進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裡。法白營運長徐書磊將科普3項技術:深度學習、生成式AI、深偽技術,與大家一起思考AI如何改變生活?
科學科技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