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教案防災教育課:從美麗到傷痛,看見花蓮縣光復鄉課程核心是建立「從知識理解到公民行動」的流程,除了帶學生認識堰塞湖、學習防災知識,也希望拓展行動視野,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防災教育2025.10.15
圖解新聞台灣歷年88處堰塞湖大分析──哪些地區最多?平均存在時間多長?查查你家附近是否為堰塞湖發生的風險地區?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許多人好奇「堰塞湖」到底是什麼?《少年報導者》分析台灣歷年出現的88處堰塞湖,帶你了解一座堰塞湖可以多大、存在多久,又最常分布在哪些地區?
資訊圖表2025.10.13
圖解新聞還原關鍵64天:崩塌量體比小林村大10倍的馬太鞍溪堰塞湖怎麼發現?科研團隊如何即時監測?美國也提供資訊協助?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少年報導者》採訪投入監測的科研團隊,帶同學一起還原堰塞湖誕生的第一現場,思考台灣在面對此類重大天災時,什麼做對了?又有什麼不足?
資訊圖表2025.10.07
時時刻刻【少年報導者×國家衛生研究院】一日醫藥小記者:不只關心藥物、疫苗和AI最新進展,也提出「安全」、「負面影響」的疑問《少年報導者》小記者直擊國衛院研發疫苗與新藥的第一現場,發現AI科技也能協助病人,還向國衛院長及3位科學家代表提問,關心如何降低藥物與疫苗的副作用、提高安全性?
教育2025.09.17
小記者,問什麼?小記者請問國衛院科學家|為什麼流感疫苗要年年打?AI可以幫助像我這樣生病的孩子嗎?為什麼有些是藥丸、有些是藥水?小記者們分組進行編輯會議,對國衛院廖倫德、劉家齊、林書玉三位科學家提出有關AI、疫苗和藥物研究的好奇。
醫學2025.09.17
小記者,問什麼?小記者請問國衛院長|台灣未來20年最大的健康挑戰是什麼?有「通用疫苗」能一次預防多種病毒嗎?國衛院正打造哪些「祕密武器」?小記者帶大家走進平常沒有對外開放的國衛院,專訪院長司徒惠康。大家好奇「院長」的任務有哪些?對科學有興趣但成績不好的同學,院長會給他什麼建議?
醫學2025.09.17
時時刻刻【小記者心得】研究有高度,守護有溫度──小記者的國衛院初體驗實驗室裡的儀器與數據,常被視為冷冰冰。然而透過採訪,小記者看見科學家專注的神情,也聽見高深研究背後守護人群的溫度,同學們提筆寫下他們眼中的科學與感動。
醫學2025.09.17
真的假的住家「蟻災」愈來愈嚴重?台灣本土疣胸琉璃蟻為何成為「農業害蟲」?原本棲息在中南部山區的疣胸琉璃蟻,陸續在北部現蹤,甚至頻繁侵入民宅。這種螞蟻具備「喝糖水也能長大」的特殊技能,還會形成「超級群落」,讓人好頭痛。
科學科技2025.08.25
真的假的1公尺高的海嘯,就有百分之百的致死率?近日台灣發布史上第三次海嘯警報,《少年報導者》帶同學一起了解海嘯跑的速度有多快?為什麼幾十公分高的海嘯,就可能引發災害和危險?
生活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