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裡的「炸彈」

急診室裡的「炸彈」

急診室裡的「炸彈」

──拆解台灣急診醫療生態
2022.07.22 最後更新

急診室如同一座「醫療戰場」,醫護人員每天要面對大量湧入的病患,天天都像在打仗一般緊張。特別是大醫院,就是所謂「醫學中心」的急診室,一年到晚都是人擠人,平均每4個急診病人,就有1個「擠」在大醫院裡。

這個專題為大家拆解大醫院急診室裡埋藏的「炸彈」,同時揭露疫情之下台灣急診室裡的實況:

「炸彈」的意思是那些突如其來,但其實可以不用到急診就醫的病人。因為再大的醫院,急診室裡的醫療人員都有限,而且也沒有足夠的病床容納病人,小病或輕症任意叫救護車去急診,佔據了醫療人員的時間,這是急診最常見的炸彈。

有些時候,政府不夠即時和正確的政策,也是讓急診人仰馬翻的炸彈。像是今年(2022)4月之後,台灣Omicron疫情大流行,政府沒有足夠快速應變以快篩做為確診的篩檢方式,讓懷疑感染的民眾,甚至只要拿檢驗證明的人,通通擠到急診室裡。今年1月到5月,台灣急診總數量增加約37.5萬件,還不包括單純只去做篩檢的人,而大醫院的急診室更是大爆炸,面臨「20年來最恐怖」的狀況。

我們與專家聯手整理出4大台灣急診壅塞的關鍵,讓大家了解台灣醫療文化和生態,看病的迷思又在哪裡。同時,也會告訴你正確的急診看病守則,謹記「撥、觀、報、帶、送」口訣,讓你避免病情危急時刻延誤送醫,也不會因為亂掛急診,讓自己也成了一顆急診室裡的「人肉炸彈」。

我們還設計了一款急診遊戲,你可以變身急診醫師親身體驗執行「拆除炸彈」任務,還有「醫龍級」的小玩家現身說法,解答過關的祕訣和遊戲心得。而「急診護理長」黃欣萍的故事,讓大家知道,急診護理師如何像個八爪章魚般,在疫情危急和病人暴增之下,一邊要處理病人,一邊還要「蓋戶外病房」。而這期「繪本看世界」則帶大家從5本繪本,探索不同國家的醫院,一起來看看和台灣有什麼不一樣。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最新文章一上線就通知你來看!◀◀
http://eepurl.com/idk8VH


監製|楊惠君

文字|鄭涵文、陳麗婷

攝影|陳曉威、王崴漢

插畫與設計|鄭涵文、吳政達

封面插畫|鄭涵文、吳政達

編輯|陳韻如

社群企畫|汪彥成、陳思樺

編輯顧問|陳明蕾、黃惠鈴

時時刻刻 Omicron疫情下的急診室,醫師說:20年來最恐... 今年4月下旬,Omicron傳播力強,台灣COVID-19疫情再起。一開始民眾只要身體不適、疑似感染,就全往急診衝。有醫師表示,急診室最高峰時期,平均每2分... 醫學 2022.07.22 (插畫/鄭涵文、吳政達) 時時刻刻 【圖解台灣急診室】急診變「擠診」?急診壅塞4大關鍵 你知道嗎?台灣醫學中心的急診室,不只在今年4月本土COVID-19疫情才人滿為患,其實一直以來,都被擠得水泄不通!急診為什麼變成「擠診」?其實有4個關鍵原因! 醫學 2022.07.22 (插畫/鄭涵文、吳政達) 圖解新聞 急診醫師換你當!你能扛住大量湧入的病人嗎? 急診室本就擠得水泄不通,疫情之下,又有大量病患湧入,讓急診室更加壅塞。《報導者》新聞遊戲《急診人生》模擬急診室會發生的各種情況,這次你來當急診醫師,你扛得住... 新聞遊戲 2022.07.22 (插畫/鄭涵文、吳政達) 他們的故事 【急診護理師】在疫情下蓋起「組合屋」的黃欣萍:勇敢... 急診室有個靈魂人物俗稱「阿長」,也就是「護理長」,除了處理病患,還得指揮調度醫護人員與資源。讓部桃醫院急診室阿長黃欣萍告訴你,當急診室碰上疫情時,身為護理長... 職業前線 2022.07.22 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服務的黃欣萍,2019年11月從門診護理長轉任急診護理長,才沒隔幾個月,就碰上新冠疫情。(攝影/陳曉威) 文化看世界 看病別慌張,5本繪本帶孩子展開醫院大探索 生病看醫生時,我們因為對就醫過程所知甚少,所以非常害怕。這期「繪本看世界」用來自不同國家的5本繪本,帶你了解看醫生會發生的大小事。 繪本看世界 2022.07.22 (插畫/鄭涵文、吳政達)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