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

學生們真的不關心台灣社會嗎?或是什麼才是大家關心的議題?其實小到違規停車,大致攸關教育、核電,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少年報導者》與水牛書店合作企劃暑期營隊,於7月10日起為期4天的「立委,換你當——選舉與新聞的民主實習課」,也實際帶著學生們來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讓學生踏上質詢台。此外,活動最終更完成一場立委模擬選舉。從政見到答詢,不只是同學的民主實習課,也讓參與的民代與官員看到同學們重視的公共議題與教育現場既有的問題。

(文字/陳麗婷;攝影/古佳立;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學生立委質詢 vs. 教育部次長林明裕接招

這次的暑期營隊由《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資料小組召集人柯皓翔及《少年報導者》影像顧問余志偉,由選舉制度、新聞話術及競選海報,解析國內、外選舉文化差異,並由立委陳培瑜分享國會運作與質詢程序等課程,參與的國小至高中學生更擔任「一日立委」,親自站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質詢台上,質詢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及相關教育部同仁,學生們戰戰兢兢、絲毫不馬虎,來看看他們對教育制度提出哪些重要質詢及關注哪些教育議題?林明裕次長又是如何接招?

施亞亨(高中二年級):高中學習歷程有失公平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學生立委質詢_古佳立
施亞亨(高中二年級)。(攝影/古佳立)

教育部推行108新課綱後,高中生需要每學期交出學習歷程,在申請大學時,提供大學教授參考,雖立意良好,但也增加不少高中生的負擔。原本修課綱是希望打破原有僵化評量標準,讓不擅長紙筆考試的學生有另一出路,但卻變成只為了挖掘少部分人的才能,真的有達到這項政策的初衷?

林明裕次長答詢:

這項政策主要是培養學生多元選修、多元表現,但試行3年來的確發現,有些學生產生心理負荷,我們會逐步修正。不過,就政策來看,是正面的,只是學生花時間詳實記錄時產生心理壓力,因此提醒學生建置學習歷程檔案時,只要針對學習中有特別收穫的部分記錄下來,不須全面提列。

蕭亞凡(九年級):台灣教育能讓學生有什麼國際競爭力?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學生立委質詢_古佳立
蕭亞凡(九年級)。(攝影/古佳立)

我在七年級前是在奧地利受教育,七年級後回到台灣,假設我大學畢業後,與歐洲同學要一起應徵Google,我想問台灣教育帶給我哪些優勢?台灣教育有沒有信心培養出國際人才?

林明裕次長答詢:

你和你同學在Google參加面試時,我相信你會贏。台灣多元化教育及國際化學習,有助於學生進入國際公司,例如這次的立委實習經驗,就能作為未來面試時的特殊經歷。

沈家溱(八年級):校園性騷擾通報不透明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學生立委質詢_古佳立
沈家溱(八年級)。(攝影/古佳立)

校園內發生性騷擾或其他性平事件的時候,學校常因顧及校譽或認為麻煩而不積極處理,因此,導致受害者未獲得應有的權益。當這類事件發生時,校園內常會以私下處理方式進行,是否有其他方式能通報?

林明裕次長答詢:

校園若發生性別平等案件,困擾周邊同學,基於校園正義原則,每個人都應盡通報的責任與義務,且校園中老師、職員等也應進行法律義務通報,若未遵守則須接受裁罰。在#MeToo事件不斷出現下,借此機會告訴校園中隱身的個案,均應挺身而出,一定要還給當事人公道。

陳玉宸(九年級):學生申訴規定不合情理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學生立委質詢_古佳立
陳玉宸(九年級)。(攝影/古佳立)

《國民教育法》修法規定若學校管教有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學生權益,學生可提出申訴或再申訴,但須由學生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提出。不過,法定代理人通常會先詢問學校師長,矛盾的是,很多學生權益受損常是師長造成,而法定代理人通常傾向相信師長,因此,是否也能由學生或學生會代表代為提出?

林明裕次長答詢:

現行規定申訴或再申訴,須搭配學生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提出,當然學生會擔心委屈無法得以伸張,因此,委員提出的是否能由學生會代為表達申訴,此意見相當寶貴,教育部將審慎評估。

羅唯鍾(八年級):《國教法》實施宣導配套何在?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學生立委質詢_古佳立
羅唯鍾(八年級)。(攝影/古佳立)

學生的權益很值得重視,但現今仍有許多學生不清楚《國教法》的內容,是否教育部宣傳失敗,或沒有落實?

林明裕次長答詢:

《國教法》是在今年6月前通過,但公告實施後,仍有很多配套措施,包括學生申訴權利如何落實,有選出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等均屬細則部分,因此,教育部在年底前廣納意見並加強訂定。至於學生如何了解,在子法出爐後,教育部將加強宣導,例如影片或透過學生會加強宣導,權益將受到重視。

謝昀霓(五年級):學校營養午餐能否同時提供餐具?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學生立委質詢_古佳立
謝昀霓(五年級)。(攝影/古佳立)

我認為學校營養午餐應適當提供餐具,因為現在公立小學均要求學生自備餐具,不過,課本書包已相當重,學生還得背餐具。且2002年教育部推出永續校園計畫,鼓勵校園節水,學校停止校內餐具清洗,由學生自備並帶回家清洗,從學校清洗改成帶回家清洗,究竟能省多少水?

林明裕次長答詢:

我回想起小時候是學校供應餐具、不鏽鋼餐盤,由值日生清洗,洗完送去消毒,確實在學校跟家裡都須用水清洗。不過,在家洗的好處是,同學會把自己的餐盤再洗一次,這是很好的生活教育。因此,各有各的好處,但由學校提供餐具的提議也很好,可以先找學校試辦。

教育部答詢,「小立委」並不全都買單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教育部政次林明裕次長_古佳立
面對學生立委質詢性別、學權等議題,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一一答詢。(攝影/古佳立)

站在質詢台上,學生們有模有樣地提出自己關心的議題,質詢內容包括為何男女學生跑操場有所區別,男生要跑1,600公尺,女生只跑800公尺;為何女生游泳課有生理假,男生卻不能請特殊假;雖然國中制服解禁,但有些學校仍規定女生要穿裙子,不符合《性別平等教育法》內容等。學生們從生活周遭出發,提出的每一問題,林明裕次長也在質詢中,一一答覆。

雖然學生們說,看到次長及教育部專委等列席,第一時間感到很緊張,不過,可別小看學生們,例如施亞亨質詢時緊咬著追問林明裕次長,盼能提出減輕學生學習歷程負擔的時間表,讓次長直呼佩服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此外,蕭亞凡也認為,林明裕次長沒有提出具體讓學生與國際接軌的方針,希望下次有機會,自己再將提出的問題聚焦,盼教育部能提出更具體的方案。

立委模擬選舉,3組候選人政見大車拼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投票與選舉公報_古佳立
除了擔任一日立委,學生們也參與一場模擬立委選舉,從政見發表到投票,各環節皆比照真實選舉辦理。(攝影/古佳立)

這次活動的另一項實戰經驗,是讓學生們模擬參與一場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政見發表會(第6選區),3組學生共推出3位候選人,其餘則擔任幕僚及媒體團,讓學生們全程參與,從競選團隊如何制定參選政見,到投票規則等,完全複製真實選舉現況。

3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從違規停車、少子化及高齡化對策、節能減碳、增加社會住宅或免費健檢、寵物友善等,可以看出學生們關心的問題小至身邊周圍的事務,大至國際與環保。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投票與選舉公報
3位候選人與其競選團隊共同發想政見,議題涵蓋廣泛,包含交通、社福、高齡化社會政策等。(圖片來源/截圖自「立委,換你當——選舉與新聞的民主實習課」模擬立委選舉公報)

政見發表會開始後,對手陣營及媒體團的提問也是砲火隆隆,擔任媒體團的沈家溱表示,自己較關注都更問題,但這次政見中較少對都更提出政見,相當可惜,期許有候選人重視此問題;也有人質疑候選人的托老和托幼是否能有更具體的規劃,而不只是口號。

此外,針對候選人施亞亨提出種植木棉、鳳凰作為美化都市景觀的政策,身為媒體團的陳玉宸則立即抛出質疑,木棉花容易有棉絮的問題,恐對過敏氣喘的患者造成困擾,或掉落路邊影響用路人視線,而鳳凰花的根屬於板根,走過時容易踢到,且如果種的地方不易生長,樹也可能很容易倒下。

雖然是一場模擬選舉,也打開學生的視野。最後這場選舉由施亞亨當選,他說,一直以來對政治參與及社會議題有興趣,且其母親曾在政黨黨部工作,也常帶政治、歷史相關書籍讓他們閱讀。而實際體驗了這場選舉後,他也認為,「立委的目標不應只提出改變某一區的環境等政見,應該更有國際觀,」未來若有機會,他希望能在政治等相關領域服務,不論是學者、專家或政治場域。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選舉當選_古佳立
模擬立委選舉最後由2號施亞亨(中)當選,原本就對政治領域有興趣的他,未來希望也能到相關領域服務。(攝影/古佳立)

選舉中能看出學生其實對社會議題期盼有更多的投入,自告奮勇擔任立委候選人的羅唯鍾說,自己原本就常參與學校活動,例如學生對校服有意見,他也曾協助同學一起向學校提出意見。他認為,「社會事務應有人願意站出來發聲,例如#MeToo事件不能被掩蓋,需要更多人透過不同管道支持。」

「我覺得不一定要從政,」另一名候選人施俞丞認為,這次活動讓她感受到社會真的有許多問題及角落需要關心,但協助弱勢及社會議題的管道不只從政,未來也可以考慮加入民間團體,針對不同的領域發聲,甚至進而改變政策。

「我以後會更懂得關心社會或弱勢問題,」這次活動中年紀最小的謝昀霓說,自己過去不太了解社會上的很多問題,但她在團隊中擔任競選幕僚,為了提出衛生有關的政見,自己上網查相關資料,且提出「定期免費健檢」的政策,也獲得團隊認同、納入政見中,是一次很特別的經歷。

不只是學生的公民課,也是大人的學習

經過4天的全程參與,看著學生從緊張等待上質詢台,到能夠提出自己的政見,水牛書店負責人劉昭儀感到欣慰,「我認為學生們會開始思考,他們在公民社會中到底應扮演什麼角色,」劉昭儀認為,這就像是一個很微型的社會,在公共議題參與上,有人站在第一線,有人擔任補給或政策提供者,大家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社會才會更加多元,台灣最大特點就是多元與包容。

《少年報導者》總監楊惠君則表示,讓兒少進入公共事務的領域,是民主深化最重要的歷程,而這個進階歷程應是「雙向道」,不只是讓兒少「學習」,更重要的是社會也要能聽見與看見兒少的需求與意見,「這次營隊雖然從國會質詢到立委選舉都是『模擬』的,但同學們想改變社會的觀察與想法,是十分真切的,我們媒體人會透過報導一起推動,也希望教育部和民代,聽了同學的心聲也要努力推動與改善。」

【民主實習課】當學生站上國會質詢台,哪些議題最關注?教育部如何接招?_古佳立
(攝影/古佳立)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陳麗婷 踏入媒體圈10多年,採訪帶著我看見不同人的人生百態。 了解更多 古佳立 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以攝影工作維生、拍照為生活方式。期許自己能對一切更有感知,並擁有轉化成影像的能力! 了解更多 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了解更多 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