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寶可夢

蘇卡達象龜「妞妞」──新北市三重高中「重量級」生物課助教

大家好,我們是《少年報導者》的尋寶突擊隊,專門為大家偵測校園裡的「神奇寶貝」,讓潛伏在校園角落裡的寶貝「現形」,由牠們現身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也透過和牠們朝夕相伴的同學、老師,帶領大家進入牠們的校園生活。

這次我們要帶大家前往新北市三重高中,一起來認識他們的校園明星──蘇卡達象龜「妞妞」。

(文字、攝影/王崴漢古佳立;設計/黃禹禛;核稿/余志偉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認識妞妞
(攝影/古佳立)

  • 姓名:妞妞
  • 物種:蘇卡達象龜
  • 性別:女
  • 體重:50公斤
  • 年齡:12歲
  • 特徵:身形巨大、行動緩慢
  • 興趣:愛吃、愛泡澡
  • 潛伏地:新北巿三重高中

我是「妞妞」,今年12歲,是一隻蘇卡達象龜。我的家鄉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我們可是世界體型第三大的陸龜,僅次於加拉巴哥象龜和亞達伯拉象龜。很多人會問:「你們陸龜是不是都很『長壽』呢?」沒有錯喔,我們平均壽命是50~150歲。

我怎麼會從非洲來到台灣?這個問題我自己也不清楚。很多朋友像我一樣被帶離家鄉,成為人類家中的寵物,大家覺得我們很可愛,所以想養我們。當我們長大,食量變多,不再可愛了,家裡再也容不下我們,很多朋友在不久後就被棄養。

幸運的話會被送到動物保護處得到照顧,不夠幸運的可能就得在街頭流浪,成為大家眼中非法入侵的「外來種」。很多人覺得我們可能會影響台灣的生態,如果沒有人收養,我們也許就會被安樂死。

好險,7年前,我的前主人透過Facebook上的領養社團,找到三重高中國中部生物老師顏端佑。端佑老師把我帶到三重高中這個新家來,我現在是這裡的「合法居民」,而且,整個校園都是我的遊樂場,全校師生都是我的保母和玩伴。

我的校園生活:泡澡、吃東西、跟同學玩

同學利用午休時間來找小動物玩。(攝影/古佳立)

7年前來到三重高中時,我只有6歲、30幾公分,還是個小可愛,在大家照顧下,我現在快速長到50公斤。因為身體愈來愈大,還有背著重重的殼,走路好累喔,不太想動。但端佑老師說,我這樣不活動會不健康,他後來竟然用網球插著棍子,做成「逗龜棒」,而我每次都以為螢光色的網球是樹葉,就忍不住走向前去聞一下。雖然每次都會上當,不過只要我挪動身體,走向前用鼻子頂到球,老師就會給我「獎品」,也就是我最喜歡吃的菜啦。

我最喜歡泡澡、吃東西以及和同學們玩,聽到下課鐘響就很開心,因為同學們就會跑出來找我了。最近好像同學們已經抱不動我了,端佑老師把我放進桶子裡,讓學生把我搬到操場上。去操場時我很快樂,因為這裡有好多新鮮的草可以吃,而且我的大食量還有幫忙校園除草的功能,大家都叫我「移動除草機」,我覺得自己對維護校園環境也有功勞了。

雖然我現在是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女,也還單身,但我不必交配,自己就會產卵囉。你問我為什麼嗎?哎呦,就跟你們人類女生踏入青春期會有月經一樣啊。在產卵前,我會挑一個合適的位置,用前腳挖一下,當我覺得這邊的泥巴沒問題的話,就會用後腳開挖,直到洞夠深了,再把產下的卵埋起來。目前為止,我已經產了2、3次蛋了,我一產卵時,全校沒人敢打擾我呢。

我的宿舍室友:烏龜、蛇、蜥蜴、兔子、雞

Visual Portfolio, Posts & Image Gallery for WordPress

本來我是三重高中校園裡獨一無二的「天之驕龜」,沒想到,前一陣子,端佑老師又帶了兩隻龜進來。有一個是男生,很喜歡接近我,想當我男朋友,我還在考慮中。另一個是女生,我常把她撞開,不讓她侵佔我的地盤。我們能不能當朋友呢?我再觀察看看囉。

三重高中很特別,這裡除了我們龜族之外,還有蛇、蜥蜴、兔子等,就像一座動物快樂天堂一樣。我也跟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室友們,包括球蟒、草原巨蜥、綠鬣蜥、鬆獅蜥等,當然也不能忘了平常跟我最親近的雞!

我們在這裡很受重視,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來照顧我們喔。要擔任照顧我們的志工同學,得先通過端佑老師的面試關卡,第一關就是「碰蟑螂」,不容易吧!還有些同學喜歡我們,但卻不想幫我們清便便,端佑老師這時會說:「如果這樣就去動物園就好了,付錢就可以看到可愛的動物,不用清大便。」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和其他室友們的食物,通常都是學校營養午餐剩下的水果,我們可以幫大家把剩菜剩飯吃光光,不會浪費食物。

但我們在學校,可不是只負責吃東西和大小便而已,我們也是端佑老師生物課的「助教」喔!如果國中的生物課,教到任何與我們物種相關的課,我們就會登場,變成一本「活教材」,讓同學們同時用手觸碰、用眼睛觀察我們,我們的身體可以讓同學們學習新知,這讓我們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Visual Portfolio, Posts & Image Gallery for WordPress
顏端佑老師的生物課

同學們上課囉!老師先來自我介紹,我是三重高中國中部的生物老師顏端佑,大概在5、6年前開始在學校養小動物,從一開始養蛇、蘇卡達象龜,到現在養了草原巨蜥、綠鬣蜥、雞、兔子、巴西龜等等,大部分的動物都來自政府的動保處。動保處收留一些民眾不養的動物,一旦收留後,為避免怕有心人士認養拿去販賣,並不會再提供一般民眾收養;而動物園因為檢疫嚴格,也無法收養他們的動物,所以動保處的動物便開放給有教學需求的老師認養。

(攝影/王崴漢)

三重高中的動物大部分是養在實驗室籠子內,其他蘇卡達象龜、兔子、雞等,就讓他們在室外、半封閉的地方自行跑跑跳跳。基本上牠們不太需要一直餵食,食物可以是學校的枯落葉,牠們也會自己去吃枯落葉裡面夾雜的動物大便或蚯蚓等生物,別擔心,因為如果身在野外,牠們原本就是吃這些東西。同時牠們也能幫助枯落葉翻攪,讓枯落葉自然分解,落葉就不需要拿去燒增加碳排放。這些動物在校園自在生活,同時也順便為學校服務。

不管是生活、還是死亡,我都希望這些動物是接近於「自然」的狀態。除了沒有用太多飼料餵養外,牠們生病死亡也不會被埋掉,而是會變成另一個動物(像是蛇)的食物。也就是說,一個動物的死亡,可以變成另一個動物身體的一部分。如果蛇因為一個動物的死而活,那這個死掉的動物有真的死嗎?動物們在野外會經歷生老病死,來到我們學校也是一樣,我是用這樣的概念來思考所謂的「生命教育」。

這邊的動物也都讓學生可以自由觀看,學生也可以通過「考核制度」,成為小志工,幫忙照顧動物。他們很多一開始都只是覺得動物好可愛、好好摸,但照顧後才知道,原來動物會大便、尿尿,會髒、會臭。志工要不怕髒、願意清洗動物的住處,或是餵食蜥蜴時,還要敢抓蟑螂。當學生有了照顧動物的經驗後,也才知道不是想像中只要餵食這麼簡單。如果沒有替學生建立養動物的正確觀念,我們的社會很容易會出現棄養動物的現象。

除了讓學生實際接觸動物,也希望學生能明白,動物在學校都有自己的角色。這些角色非常多變,不只是上課的活體教具,也是傳達給學生生態教育、生命教育、環境教育的概念。

同學的心情告白

Visual Portfolio, Posts & Image Gallery for WordPress

Q:喜歡來端佑老師的動物實驗室嗎?為什麼?

國中七年級周禹彤:我幾乎每天都會來這裡,一開始會很怕被咬,但後來就覺得跟動物相處會讓自己比較放鬆一點。

國中七年級吳美玲:覺得跟動物相處很快樂、也很酷!

國中八年級陳靖諳同學:我來這邊當志工一年了,每天中午都會來照顧動物。有很多動物都是從小照顧他們長大,多少有一些感情,就會一直想來,我也很喜歡觀察動物吃東西進食或是大便。

Q:當志工近距離接觸動物的感想是什麼?

國中八年級陳靖諳同學:這邊有很多不同的生物,你可以不用在家裡養,就可以在這裡觸碰看看。當你覺得可以負擔起養牠的費用、在牠營養不良的時候可以照顧好牠,再來養。我之前會想養烏龜跟蛇那些,但來這裡之後就不想養了,因為發現很麻煩。

Q:怎麼看動物死掉?

黃建綸助教:一開始來的時候比較難過,第一天來還覺得兔子很可愛,隔天兔子就死掉了,那時候覺得很震撼,但老師覺得這沒什麼,自然本來就是這樣,後來自己漸漸也能接受,明白我們只能陪伴牠們離開。

校園動物寶貝徵集中!

《少年報導者》的「尋寶突擊隊」正在台灣各地踏查,希望可以帶大家認識各大校園的動物,以及動物和師生之間的故事。如果你的校園裡也有「寶貝」,請寫信給報導仔,他會通報團隊出任務尋寶!

 

【讀報】本篇文章有讀報功能,中文讀報由藍婉甄錄製。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王崴漢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以前喜歡做廣播,現在更常背著相機。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聽故事還有說故事的熱忱,以及追求友善社會的初衷。 了解更多 古佳立 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以攝影工作維生、拍照為生活方式。期許自己能對一切更有感知,並擁有轉化成影像的能力! 了解更多 黃禹禛 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了解更多 余志偉 與攝影一同死去,在影像中追尋人生、體察社會,浮游於知識的汪洋。 了解更多 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了解更多 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