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王、皇冠、徽章,和王室們的祕密生活
世界仍有不少君主制國家,例如英國、丹麥、挪威等,但是真實世界裡的國王、王后、王子及公主,是否跟童話故事裡一樣夢幻呢?這次「繪本看世界」介紹多本以王室生活為題材的繪本,讓我們可以從童話故事之外,一窺王室神祕面紗。
本文刊登時間為2022年6月3日,而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歡慶「白金禧年」後的3個月,於2022年9月8日以高齡96歲辭世,由其長子查爾斯繼任王位,成為新任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
我愛蒐集與童書、民間故事或動畫相關的郵票,再按照地區或國家收納,不過有些國家非常陌生,也不太確定這些國家在哪,例如:格瑞那達、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索羅門群島、安地卡及巴布達等等,在分類時有點煩惱。後來發現,這些郵票上都有英國女王的頭像,原來這些都是大英國協王國的成員,這些國家的共同元首就是英國君主,也就是現任的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是史上在位最久的英國君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年長的君主。不僅是英國國民,一般民眾對於王室成員及他們的生活都相當好奇,真實世界裡的國王、王后、王子及公主,是否跟童話故事裡一樣夢幻呢?這次介紹和真實世界中王室相關的繪本,有王室成員的祕密生活、甚至傑出的藝術才華。
《The Queen’s Hat》:跟著女王帽子遊倫敦
出席公開活動時,一襲鮮豔的單色套裝、帽子及手提包似乎是英國女王的標準配備。這天,女王從白金漢宮出發,準備去拜訪一位重要人士。突然一陣狂風吹來,女王的帽子居然被捲走了。女王和她身後成千上百的衛兵開始一場帽子追逐戰。他們穿過特拉法加廣場,衝進倫敦動物園,鑽入地下鐵,爬上倫敦眼,跑過倫敦塔橋,甚至攀上了大笨鐘頂端⋯⋯最後女王和衛兵能成功抓到帽子嗎?讀者跟著女王及衛兵的腳步,來了一場紙上倫敦之旅。
作者史蒂夫.安東尼(Steve Antony)在台灣出版的繪本《熊貓先生》(Mr. Panda)系列、《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Betty Goes Bananas)的猩猩系列相當知名,這本《The Queen’s Hat》(女王的帽子)是他的第一本作品,也榮獲了英國奧斯卡童書獎。
雖然書中並沒有交代描繪的主角是哪一位女王,但從她腳邊形影不離的柯基犬,就能猜到是現任的伊麗莎白二世。其中女王拿著雨傘從空中翩翩降落的場景,讓人聯想到英國著名的兒童小說《瑪麗.包萍》(Mary Poppins)系列,而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式上也有女王跳傘進場的經典畫面,為開幕掀起高潮。
這本書也埋了很多小彩蛋,大家認真看,會有很多意外驚喜。最後一頁大家都散場時,圖畫一角出現了一位身穿燕尾服的管家問著:「有人想喝杯茶嗎?」這個管家可不是天外飛來一筆哦,作者安排了很多的小巧思,增加大家閱讀的趣味。這本繪本還沒有中譯本,不過在台灣可以買到英文原文書。
如果想瞭解更多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衣著打扮,另一本《The Queen’s Wardrobe: The Story of Queen Elizabeth II and Her Clothes》(女王的衣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她的衣服)有更詳細的描繪。
《想游泳的女王》:維多利亞女王的更衣車
前面提到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衣著,那英國前一任女王維多利亞是穿什麼樣的衣服呢?小時候總是非常憧憬童話故事裡王后和公主美麗的禮服,可是現實世界中並不見得如此美好。維多利亞於1837年繼任為英國女王,那年她才18歲。在那個年代,女性還得穿束腰馬甲、繁複的襯裙及笨重的裙撐,而身為英國女王必須遵守的規矩更為嚴格:除了臉和手,女王身體的其他部位都不能露出來。
長住在有美麗海景的奧斯本官邸,維多利亞女王非常嚮往在海中悠游,但女王可不能直接穿著泳衣走進海裡。因此她的丈夫艾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為她設計了一輛可以直接開到海裡的更衣車,女王只要在更衣車裡換上泳衣,從另一頭的門走下階梯,就可以跳進大海,徜徉其中。以防萬一,出口的門上還掛著門簾,可以遮住女王。直到故事結束,你或許還認為這不過是個虛構的故事,但這是真的。直到今天,這台女王的更衣車(bathing machine)還安置在英國懷特島奧斯本官邸,供所有遊客參觀。
在18、19世紀的英國,受到宗教觀念的影響,民風保守,女性的穿著受到很大的限制,更遑論尊貴的女王要穿著泳衣到海裡游泳了。艾伯特親王得知了女王的心願,不但沒有以禮節之名阻止,而是想盡辦法幫女王打造了一台更衣車,由此也能見證女王與親王之間的鶼鰈情深。
《雪后》:是女王、也是藝術家的瑪格麗特二世
維多利亞女王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國君主,她的子嗣眾多,加上與多國聯姻,英國王室在歐洲開枝散葉,使維多利亞得到了「歐洲祖母」的稱號。現今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arethe II)是她的後代之一,為伊麗莎白二世的遠房表妹。這本《雪后》(The Snow Queen)並不是描寫瑪格麗特二世的故事,而是丹麥知名作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經典童話。
不過,瑪格麗特二世女王本身就具備驚人的語言天賦,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包含繪畫、教堂紡織品、水彩、版畫、油畫、蝶古巴特(découpage)蝶古巴特是一種裝飾藝術,藝術家通常會從雜誌、報紙,或是其他特殊紙材剪下喜歡的圖樣,再貼到藝術品上。每次剪貼都會用多層黏膠覆蓋,讓最終圖樣看起來不像是黏貼手法,而像是一幅畫作或是鑲嵌作品。、舞台布景、服裝設計和刺繡等各種形式,丹麥版《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插圖便是出自女王之手。
她多次擔任童話影劇或芭蕾舞劇的舞台服裝設計,2000年,瑪格麗特二世女王再次受邀幫安徒生《雪后》的電影設計場景及服裝,並另以繪本的形式出版。這部電影及繪本採用蝶古巴特的手法創作,跟一般插畫版本大異其趣,若非封面標明了「The Snow Queen」,或許大家都會認為這是某位真實存在的女王肖像畫。2021年,女王參與國際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的電影製作,或許之後我們就能在Netflix上看到女王的作品了呢。
《為什麼國王一家人不戴皇冠》:公主親揭挪威王室典故
因政治聯姻及地緣關係等各種因素,歐洲王室之間的親戚關係總是剪不斷理還亂。很久以前,挪威曾經先後受丹麥、瑞典統治,直到1905年,挪威脫離瑞典,宣告獨立。為了獲得歐洲各國的承認和支持,挪威議會邀請丹麥王子出任挪威國王。於是,新上任的國王帶著王后和小王子從丹麥搭船前往挪威。
國王為了盡快讓帶有丹麥和英國血統的一家子成為挪威人,把自己改名叫哈康(Haakon VII),把小王子改為奧拉夫(Olav V),這兩個都是傳統挪威國王的名字。接著派小王子去調查挪威的獨特傳統,並叮囑他千萬要小心,不要弄壞皇冠;但事與願違,不僅小王子弄傷皇冠好幾次,國王和王后兩人的皇冠也被摔得慘不忍睹,寶石都掉了好幾顆。
原來國王問小王子的保母:要做什麼才最像挪威人? 保母說是「滑雪」, 每個挪威人都很會滑雪,但對滑雪板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國王而言,所以滑雪時摔得七葷八素,皇冠也摔飛。儘管放棄也是一種選擇,但在國王的堅持之下,宮廷總管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就是把皇冠放在尼達洛斯大教堂展示,這樣國王、王后和王子就可以盡情的當挪威人,而不必擔心把皇冠弄壞了。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現在挪威的瑪塔.路易斯公主(Prinsesse Märtha Louise),熱愛文學、音樂,也很愛為孩子說故事,她以這本書和孩子解釋,為什麼挪威王室不戴皇冠,因為他們把皇冠放在心中而不是戴在頭上。
蜜蜂和橘色:法國和荷蘭王室的密碼
前面介紹了兩本以女王為主角的故事,以及兩本作繪者是王室成員的故事,接著要介紹的是在意想不到的書裡也出現了王室!
《蜜蜂》(Pszczoty)乍看是科普書籍,但實際上是前幾年開始流行的跨領域知識童書。其中一個跨頁提到王室貴族大多選擇獅子、老鷹、熊等凶猛的動物,當作自己官方的家族徽章。唯獨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Emperor Napoleon I)選擇了勤奮的蜜蜂作為象徵法國的圖騰。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時,拿破崙和約瑟芬(Empress Joséphine)穿著的斗蓬上,用金線繡滿了金色的蜜蜂,這個靈感來自於法蘭西王國的傳奇領袖,希爾德里克一世國王(Childeric I)陵墓中300隻做工精細的金蜜蜂。
《荷蘭:每個角落都有故事》(Nederland)則是一本無字書,原文附有1,000個隱藏線索的解說手冊。這本書融入了大量的荷蘭的人事時地物,在翻頁之間也呈現了一年四季的風貌。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二,是荷蘭的「小王子日」,過去王室車隊會在海牙遊行,這天國王或女王會乘坐金色馬車,從努爾登城堡出發到騎士廳。而4月27日是國王節,這時整個荷蘭都會洋溢著歡快的橘色,因為王室姓氏Oranje,就是荷蘭文的橘色,因此橘色也是荷蘭的代表色,在這個頁面裡畫出了荷蘭歷代的國王和女王。仔細找找看,說不定還能發現其他王室成員的身影喔!
目前世界上仍有不少君主制國家,因各地民情不同,能以王室為題材創作的書籍以歐洲居多,尤以最負盛名的英國王室為主,我們也能在經典的童話故事之外,藉此一窺王室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