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讀者連線

新北市東山國小/當食蟲植物遇到垂直濕地

「線上探究」系列文章為「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的優秀作品,參賽者皆為國小、國中同學。同學們會組隊尋找自己關心的議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透過探索數位資料,一步一步形成問題,接著找到對應的資訊,據此形塑觀點和結論。

《少年報導者》鼓勵同學們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展開提問,在探索議題的過程中,漸漸認識自己身處的世界。本篇文章來自新北市東山國小,學校打造出多個「垂直濕地」生態池,正在計劃種植台灣原生食蟲植物「小毛氈苔」以及「黃花狸藻」,這讓同學們好奇,台灣還有哪些食蟲植物也適合種植在垂直濕地呢?以下是同學們探討議題的經過與想法。

(文字/新北市東山國小四年級學生廖晨宇張辰欣江星慧蘇郁翔;插畫/張辰欣指導老師/新北市東山國小老師古淑鈴陳柔安;設計/黃禹禛;核稿/楊惠君;審閱/林玫伶;責任編輯/陳韻如


為什麼我們關心這件事?

二年級時,我們全校到汐止新山夢湖,認識了湖中的黃花狸藻,黃花狸藻還能捕捉水裡的孑孓,減少蚊子的滋生,原來台灣有這麼神奇的食蟲植物。台灣還有哪些食蟲植物呢?我們也想認識看看。

2021年我們用牛踏層方式,在學校打造了3個生態池,計劃2022年在生態池中復育黃花狸藻。我們利用連通管原理,將旁邊高地的地表逕流水導引一些至原本生態池旁的大石頭上,營造一個垂直溼地的生態,這樣一來,我們想要看看有哪些台灣的食蟲植物適合種植在垂直溼地上?


我們好奇:如何讓原生食蟲植物住下來?

我們想探究台灣食蟲植物適不適合在垂直溼地生長,發現食蟲植物需在多水、少營養土壤和4到6小時陽光的環境,我們找出了在台灣食蟲植物中,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茅膏菜小毛氈苔4種都適合生長在山谷的溼地,而挖耳草長距挖耳草圓葉狸藻紫花挖耳草4種可出現在長年有水的岩璧上,也就是說,從最高的山脈到河谷谷地之間適合8種台灣食蟲植物。

我們想要知道有哪些台灣的食蟲植物適合種植在垂直溼地上。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垂直濕地?哪裡有垂直濕地?還要了解台灣食蟲植物有哪些?哪些食蟲植物需要保護?以及食蟲植物的營養來源、食蟲植物捕捉昆蟲的方法,最後探討垂直濕地的環境適合種食蟲植物嗎?

I・植物也會吃肉!

食蟲植物為何要吃肉?

植物並不是永遠扮演「被吃」的角色。有一種植物會吃肉,但為什麼會大自然會產生這樣的生物呢?一般的植物都是靠根吸收土壤的營養,但在長期有水流過的地方,常常營養素都被水沖走了,卻還是有植物存活下來。經過了漫長的演化過程,有新物種產生,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濕地都有演化出會吃小蟲的植物,那就是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的捕蟲功夫

食蟲植物如何捕蟲呢?食蟲植物用葉子特化構成捕捉動物的工具,捕食方法各異,包含:陷阱式(如豬籠草)、捕獸夾式(如捕蠅草)、黏著式(如毛氈苔)、捕籠式(如狸藻)等。台灣主要是黏著式(毛氈苔)與捕籠式(狸藻),捕籠式能夠利用負壓將小蟲吸入囊袋中,黏著式能分泌一種膠性很大的液汁,昆蟲一旦碰上、黏在上面,就再也休想逃走。

II・「垂直濕地」從以前就存在

台灣從以前就存在垂直濕地

垂直濕地的定義是「傾斜30度以上,長時間需要有水流過」,從最高的山頂到溪谷之間都有可能出現。因為台灣四面環海又有高山地形,很容易有垂直濕地,所以可以證實垂直濕地從以前就存在,只是沒有被重視和準確的定義。

垂直濕地近年來受重視

「垂直濕地」這個名詞在台灣於2018年國際濕地研討會被提出而受重視。農委會林務局主辦2018年國際濕地研討會,演講者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生命科學系教授盧斯.奧特(Marinus L. Otte)將垂直濕地定義為「傾斜30度以上之區域,且必須具有生命週期中長時間依賴地表或接近地表之水源的植被」

垂直濕地可以預防洪災,也可以供應農業及家居用水,最著名的例子是愛爾蘭和英國的氈狀蘚沼,濕地基質是由泥炭地組成,遍布整座山脈,孕育著富饒的濕地植物。

III・目前台灣食蟲植物落腳何處?

台灣雨水多、環境溼潤,孕育了11種台灣食蟲植物,其中茅膏菜科在台灣僅有4個物種,有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茅膏菜、小毛氈苔;另外7種就是狸藻科,有黃花狸藻、南方狸藻、挖耳草、長距挖耳草、絲葉狸藻、圓葉狸藻、紫花挖耳草。以下從網路整理了台灣食蟲植物被發現地點與生長的環境,以及保育等級。

由上表可看出台灣食蟲植物依據國內紅皮書公布的瀕危情形,以及它們被發現的地點與生長環境。許多受威脅食蟲植物都在溼地生存,例如: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絲葉狸藻、挖耳草、長距挖耳草、紫花挖耳草等等。因此,可看到食蟲植物有許多都是落腳在溼地,溼地對食蟲植物來說,是重要的生長地點。

IV・垂直濕地適合種食蟲植物!

垂直濕地有了食蟲植物所需的水、陽光、不營養的土3種條件,所以食蟲植物適合種在垂直濕地。在台灣食蟲植物的生長環境,茅膏菜科中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茅膏菜、小毛氈苔4種都適合生長在山谷的溼地,狸藻科的挖耳草、長距挖耳草、圓葉狸藻、紫花挖耳草4種可出現在長年有薄層水流的岩壁,所以從最高的山脈到河谷谷地之間適合8種台灣食蟲植物。如果山中有天然水池,那就適合沉水性的黃花狸藻、南方狸藻、絲葉狸藻3種。

結論與發現:台灣食蟲植物需要你我的保護!

台灣因食蟲植物的棲地被破壞,已絕跡的有茅膏菜;紫花挖耳草已區域滅絕,目前極危的有南方狸藻、長距挖耳草;瀕危的有長葉茅膏菜、黃花狸藻、挖耳草;易危的有寬葉毛氈苔、絲葉狸藻;接近受脅的有圓葉狸藻。

目前有很多民間團體在定期維護台灣食蟲植物的棲地,在新北的萬里庇護所也收留了許多原生種的植物,包括台灣食蟲植物。我們希望有更多人投入保護的行列,像是我們學校營造台灣食蟲植物的棲地,也是經由學校教育的方式讓同學從小就認識它,將保護原生植物的知識帶入家庭、社區。

目前我們學校正在為一顆大石頭進行垂直溼地的營造。學校後山較高處有源源不絕的地表逕流水,造成土地公廟旁的土地出現一個溼地,我們用水管將高處地表逕流水引至較低處的大石頭上,這顆大石頭就有了微型的垂直溼地樣貌。現在我們首先讓食蟲植物的伴生植物(苔蘚類、可部分遮陽的植物)長好後,再來種無保育危機小毛氈苔,等到小毛氈苔在這生態系長得很好後,我們會再請教專家看適不適合種其他受保育的台灣食蟲植物。

(本文為「2022年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國小A組特優獎,可至閱讀基金會網站,點選「東山國小-東山食蟲」隊伍,閱讀完整探究歷程青春研值

閱讀基金會×少年報導者,開創孩子數位讀寫能力

「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為「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主辦,由致力於台灣閱讀教育領域、已故柯華葳教授推動,《少年報導者》於2022年參與合作。我們希望讓孩子透過資訊探查,了解社會嚴肅事件的脈絡,並提升數位閱讀素養,也刺激老師的知能與創新教學。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至「數位讀寫網」查詢。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廖晨宇 我是新北市東山國小四年級學生,探究過程中能以客觀的角度挑專家或一些比較可信的網站來查詢,提升資料的正確度,也提高了效率,雖然我們大部分都是在線上討論,但我們都還是盡力做好... 了解更多 江星慧 我是新北市東山國小四年級學生,這個探究專題報告中,網路上資料那麼多,我們也不能很正確去判斷是對還是錯,只能勉強看看網站上的資料是從哪來的,不能正確判斷對錯,可信度可能也不... 了解更多 蘇郁翔 我是新北市東山國小四年級生,透過這次的探究,讓我學到有關食蟲植物的生存方式,和有關垂直濕地的定義,這些都是有趣的自然知識,在搜尋研究資料的時候,我們有遇到一些資料不足的困... 了解更多 張辰欣 我是新北市東山國小四年級學生,參加這次線上探究競賽的收穫是隊員之間要互相幫忙、互相提醒;查資料時要選可信度比較高的網站,以免查到錯誤訊息;解決問題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有時換... 了解更多 古淑鈴 我是新北市東山國小的自然老師,學生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有難度的文章,我也害怕學生貼了一些自己都不夠了解的文章,身為自然老師的我,就必須反覆提問,協助學生釐清觀念,... 了解更多 陳柔安 我是新北市東山國小代理老師,很榮幸獲同事邀約一起指導學生線上探究學習,為本人第一次指導學生參與校外競賽,非常新鮮的體驗。食蟲植物與垂直濕地這個和學生一起訂定的主題我也算是... 了解更多 黃禹禛 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了解更多 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了解更多 林玫伶 曾任台北市大橋、明德、士東、國語實小校長共19年,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數位閱讀推廣顧問、古典音樂台閱讀推手共同主持人、新加坡華文教... 了解更多 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