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嫦娥奔月到阿提米絲的登月競賽,閱讀女性太空人、太空旅行及台灣太空夢
50年前,人類首度成功登上月球,開啟了探索太空的無盡想像;50年後,NASA重啟登月計畫,成為前往火星的前哨站。今日,太空議題不只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更是私人企業角力的商業戰場,背後也隱含性別議題、太空秩序、及人類探索太空的夢想與野心。本教學設計的發想,由〈阿提米絲的願望──21世紀國際「登月」競賽〉專題出發,帶領學生了解美國「阿提米絲」太空計畫的背後意義,進一步也能關心台灣的太空發展。
教學示範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的發想,由〈阿提米絲的願望──21世紀國際「登月」競賽〉專題出發,帶領學生先初步了解美國太空計畫「阿提米絲」的5個願望為何,再進一步閱讀其他文章,延伸探究5個願望背後的意涵。探究完後,再回到台灣,進一步了解台灣的太空發展現況,最終希望學生往後也能關注太空在台灣的發展情形。
由於專題的文章篇數多,教學設計上太空議題透過帶著目的閱讀的「以問找答」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時聚焦思考。尤其是在閱讀部分科技發展等較難字句的文章時,以「找答案」的目的來閱讀,相信會對學生產生更多意義。此外,本太空專題的文章為科普文章,且富含精采靜態與動態圖片示例,因此教學設計「以圖引文」、「以訪讀人」、「以演代飛」,期望用多元方式讓學生善用閱讀素材的特性組織分享內容。
適用對象
六年級~九年級
十二年國教課綱領域
社會、科技、綜合活動
十二年國教課綱議題
- 科技教育:利用科技工具理解國內及全球科技發展現況
- 性別平等教育:了解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 國際教育:理解國家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
教學時間
全部進行約4節(亦可視實際需求挑選部分活動教學)
教學準備
- 提醒學生討論國際太空競賽時,觀點中立不偏頗,不泛政治化
- 平板、小白板
更多相關教學資源
Podcast新聞關鍵字──太空軍備競賽、阿提米絲、火星任務、太空法、太空旅行
中文讀報〈阿提米絲的承諾,為什麼指定「女性太空人」登月?〉
國際太空競賽議題也收錄於《少年報導者》兒少新聞雜誌書《戰爭與我們的距離》中,適合師生、親子共讀,了解國際太空科技發展。
- 新書特色與簡介:https://bit.ly/3P5eo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