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設計】用快門讓同學與家鄉親密接觸,一起探索「我是誰」?
「我看見表演者特別的妝容、美麗的姿態、滑稽的動作,每一位表演者都以他們參加的陣頭為榮,一點也不害羞,這讓我好佩服。參加這個活動之前,我對城隍祭沒什麼印象,沒什麼概念,這明明是我的家鄉文化,我卻一點都不了解。」
一名同學歷經兩個月的影像報導課程,於結束前留下這段心得。
《少年報導者》今年(2023)開展「校園蹲點計畫」,我參與這項計畫的設計與執行。整個教學計畫從提問「我是誰」開始,接著教授媒體識讀、紀實影像敘事及手作報紙課,帶著同學們從讀者走向報導者。10幾歲的小記者們走出校園,以「文化傳承」為命題,報導當地為期一個月的大型民俗祭典「迎城隍」,透過鏡頭,同學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文化。
農曆4月12日是城隍爺遷治金城鎮(後浦)的日子,也有人視這天為城隍爺誕辰。在金門人口中,這天是「夏天的過年」,浯島城隍廟籌辦遶境活動,鞭炮及鑼鼓聲響徹街訪巷弄,各家戶擺桌宴請親戚朋友,把神明與在地人全凝聚在一塊。迎城隍遶境有300餘年的歷史,當地居民自發性籌組各式表演團體,以流傳多年的戲曲、坊間故事為表演題材,形塑出不同於台灣本島的遶境面貌。
然而,科技發展改變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迎城隍這類的民俗文化被貼上「傳統」標籤,隨著這一代長輩的凋零逐漸消逝。迎城隍近年更受疫情衝擊而縮小規模,甚至停辦。此外,金鼎國小與金城鎮僅相距10分鐘車程,這群小學生卻大多對迎城隍感到陌生。
「校園蹲點計畫」提供一條路徑,讓同學以製作報導的方式,從相機的觀景窗望進每篇採訪故事背後鮮活的人物情感。這條文化學習的道路上,孩子們透過反覆思索「我是誰?」、「我在這感受到什麼?」、「如何以影像表達?」,腳踏實地融入今年復辦的迎城隍遶境,並從中淬煉出自己的視角。








攝影意義:讓照片成為一種語言,說一則故事
針對迎城隍報導,團隊以3組分頭進行一篇活動圖輯及兩篇人物專訪。「圖輯組」跟著廟方的活動時程,從活動前的籌備、踩街,一路跟拍至遶境當日;其他兩組則分別採訪一位返鄉投入文化傳承的青年王丞瀞,及一間教授舞獅技藝、神人共處的道館「天震堂」。
第一堂課,同學們拿到相機後,原先稍顯沉悶的上課氣氛突然活絡起來。身處數位時代,人們早已習慣手機攝影,同學們好奇地觀察相機機身上繁雜的按鈕跟控制環,對於如何操作相機很有熱忱,「相機好像時光機,帶著我回憶以前看到的美。剛拿起相機時,我彷彿停不下來似地,有種想把整座校園都拍一遍的衝動,」從小接觸繪畫的學生林庭安這麼說道。
有的同學熱衷於摸清曝光3要素——光圈、快門速度、ISO,有的同學則忘我地栽進鏡頭裡的新世界,不放過任何自己觀察到的「美景」。我們向孩子們分享,攝影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記錄、為了證明,當拍攝者經由思考、選擇而按下快門,這些照片能成為一種語言,甚至述說一則故事。
影像如何說故事?在按下快門前,這群菜鳥記者參加鎮上的導覽活動,聽長輩們回顧金門過往的生活風貌及歷史脈絡;受訪者王丞瀞也向孩子們分享自己回鄉推廣藝陣「後浦打花草」的初衷,並讓他們體驗「妝人」;同時記者也走進天震堂道館,與年齡相近的團員們「打成一片」。
正是這些與受訪對象相處的時光,讓同學從熟悉的家鄉景致拾獲嶄新的認知,並感受被攝者傳承民俗文化的信念。記者試著以鏡頭語言去挖掘、表達故事背後的人物情感,好比思考「照片中要有什麼人跟物?」、「他們之間如何互動?」、「怎麼樣的構圖可以精準傳達抽象的情緒?」,這段觀看、感受、記錄、再觀看的過程,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他們拍下的照片,也隨著時間推進而有了自己的樣子。



















計畫意義:記錄家鄉,傳承文化
「校園蹲點計畫」找上這群孩子,在學生尚未對社會有太多觀察及思考前,嘗試以攝影帶給他們不一樣的視野。今年迎城隍歷經疫情後復辦,王丞瀞與幾位島上青年組成新一代後浦打花草藝陣加入遶境行列;採訪天震堂的某位小記者則在活動結束後,詢問母親日後能否也到天震堂學習舞獅。
如何延續傳統文化?也許就如王丞瀞在採訪中所述,「一個文化的誕生,或是一個文化的延續,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的。我們難以預料到說一場行動會有怎樣子的回報,但說不定10年之後,你會發現表演帶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回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媒體教育,雖然內心滿腔熱血,但總煩惱怎麼樣的教學方式最適合這群小大人。幸好我來到金鼎國小,有3位老師給予相當大的助力,讓菜鳥的我總能在慌亂的教學現場站穩腳步,引導學生深入田野,為金門的民俗文化留下紀錄。
12位金鼎國小的學生大多對城隍祭感到陌生,此課程的意義便在於提供一條路徑,讓同學在這條路上看見不一樣的視野,然後以文字及影像述說自己的視角。這過程非常奇幻,我看見有人鼓起勇氣在活動現場採訪民眾,也看見有人與年齡相近的受訪者成為朋友,他們拍下的照片,隨著時間推進而慢慢有了自己的樣子。
在採訪現場,我們總是得移動雙腳,有時找制高點,有時壓低身子,都是為了轉換視野。而新的視野,刺激人們對生活的思考,也讓人在這之中快速成長,這是新聞工作最有魅力之處。
*《少年報導者》與金鼎國小師生在歷時4個月的校園蹲點計畫中,記錄下自己的家鄉文化,完整的計畫內容、課程設計、執行成果,詳見《不滅的文化香火,小記者迎城隍報導》。
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