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記者報導】影像紀實──疫後復甦的城隍祭
農曆4月12日是金門在地的大事,這一天,浯島(金門舊名)城隍廟舉辦「迎城隍」,掌管陰間事務的神明城隍爺會出巡查訪,保護金門居民的安全。金門的迎城隍由廟方結合當地民眾自發參與,「就好像過年一樣,每年都要回來參加,」家住城隍廟附近的張家麒說明,城隍爺是信仰的重心,大家祈求城隍保佑平安與健康。
在城隍爺出巡的隊伍中,有辛苦扛神轎、扮八家將的陣頭,遶境所經的東西南北4個門里,在地居民也籌組表演團體如「打花草」、「跑旱船」,於遶境時演出。除此之外,小朋友更打扮成古代的知名人物,由長輩負責扛抬。
2020年COVID-19新冠疫情下連2年停辦,今年(2023)疫後重新盛大舉行,本篇為金鼎國小的小記者用鏡頭為疫後迎城隍的熱鬧景象,留存精彩而生動的圖文故事。
(文字/金門縣金鼎國小五年級學生陳紹睿、洪沛歆、廖采婕、朱辰浯;攝影/金門縣金鼎國小五年級學生陳紹睿、洪沛歆、廖采婕、朱辰浯、王婕安、翁郁瑄、蔡亦閔、吳樂睇、林庭安;帶隊老師/金門縣金鼎國小老師周文心;攝影指導/王崴漢;核稿/余志偉、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節慶的意義在於凝聚當地居民、傳承屬於金門人的傳統文化。在過去幾十年裡,城隍祭不曾停辦過。但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導致世界各地人民生活受影響,而城隍祭也在這幾年縮小規模,甚至得做出停辦的決定。疫情帶來的衝擊,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讓珍貴的民俗文化面臨傳承困境。







今年是疫情後首屆迎城隍,城隍祭再次盛大開幕,除了規劃傳統儀式,也恢復以往具觀光性質的活動。來自台灣城隍廟的表演人員杜煒立說,他是第一次來金門參加城隍祭,這樣盛大的活動,大家一起參加,並同心協力地完成,讓他覺得很特別。
從5月中開始,4個門里的民眾緊鑼密鼓地排練演出。在傳統儀式上,廟方也在農曆4月12日前舉辦了多日的「迎鑼鼓」、「夜訪」,慶祝城隍出巡也警告鬼神迴避。記者們參與這些活動,一路從籌備到遶境當日,以鏡頭見證一場大型民俗祭典的復甦。
迎城隍當天天氣十分炎熱,遶境隊伍中很多人流了汗,但他們臉上總掛著笑臉;一旁則有觀眾手拿著香,站在廟口旁許久,等待神明的到來。對於遶境群眾而言,城隍爺如同家人般,為他們帶來歸屬感。雖然看不見神明,但透過拜拜、遶境等儀式,今年迎城隍讓金門人再次繫起與城隍爺、傳統民俗的連結。














*本篇文章由《少年報導者》與金鼎國小師生共同完成,歷時4個月的校園蹲點計畫中,完整的計畫內容、課程設計、執行成果,詳見《不滅的文化香火,小記者迎城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