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的文化香火,小記者迎城隍報導

【小記者報導】影像紀實──疫後復甦的城隍祭

農曆4月12日是金門在地的大事,這一天,浯島(金門舊名)城隍廟舉辦「迎城隍」,掌管陰間事務的神明城隍爺會出巡查訪,保護金門居民的安全。金門的迎城隍由廟方結合當地民眾自發參與,「就好像過年一樣,每年都要回來參加,」家住城隍廟附近的張家麒說明,城隍爺是信仰的重心,大家祈求城隍保佑平安與健康。

在城隍爺出巡的隊伍中,有辛苦扛神轎、扮八家將的陣頭,遶境所經的東西南北4個門里,在地居民也籌組表演團體如「打花草」「跑旱船」,於遶境時演出。除此之外,小朋友更打扮成古代的知名人物,由長輩負責扛抬。

2020年COVID-19新冠疫情下連2年停辦,今年(2023)疫後重新盛大舉行,本篇為金鼎國小的小記者用鏡頭為疫後迎城隍的熱鬧景象,留存精彩而生動的圖文故事。

(文字/金門縣金鼎國小五年級學生陳紹睿、洪沛歆、廖采婕、朱辰浯;攝影/金門縣金鼎國小五年級學生陳紹睿、洪沛歆、廖采婕、朱辰浯、王婕安、翁郁瑄、蔡亦閔、吳樂睇、林庭安;帶隊老師/金門縣金鼎國小老師周文心;攝影指導/王崴漢;核稿/余志偉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節慶的意義在於凝聚當地居民、傳承屬於金門人的傳統文化。在過去幾十年裡,城隍祭不曾停辦過。但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導致世界各地人民生活受影響,而城隍祭也在這幾年縮小規模,甚至得做出停辦的決定。疫情帶來的衝擊,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讓珍貴的民俗文化面臨傳承困境。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公揹婆
金城鎮的4個門里各有其代表的表演,這些表演由居民自發性地籌組、排練,每年於迎城隍演出。圖為金城鎮東門里表演「公揹婆」的居民。(攝影/陳紹睿)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八家將
遶境隊伍中畫著色彩繽紛臉譜的八家將。(攝影/林庭安)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迎城隍當日,全台各地的城隍爺齊聚金門參與遶境。(攝影/吳樂睇)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遶境隊伍行經金城鎮的各個廟宇,由居民組成的表演團體於廟前演出。(攝影/廖采婕)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公揹婆
遶境隊伍可見各年齡層的參與者。圖為扮演「公揹婆」的年輕團員。(攝影/陳紹睿)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舞獅陣頭
除了「後浦打花草」、「跑旱船」等特殊藝陣,遶境隊伍也可見舞龍陣頭。(攝影/陳紹睿)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遶境當日,鞭炮及鑼鼓聲響徹金門街坊巷弄之間,路上隨處可見放鞭炮所留下的殘留物。(攝影/蔡亦閔)

今年是疫情後首屆迎城隍,城隍祭再次盛大開幕,除了規劃傳統儀式,也恢復以往具觀光性質的活動。來自台灣城隍廟的表演人員杜煒立說,他是第一次來金門參加城隍祭,這樣盛大的活動,大家一起參加,並同心協力地完成,讓他覺得很特別。

從5月中開始,4個門里的民眾緊鑼密鼓地排練演出。在傳統儀式上,廟方也在農曆4月12日前舉辦了多日的「迎鑼鼓」、「夜訪」,慶祝城隍出巡也警告鬼神迴避。記者們參與這些活動,一路從籌備到遶境當日,以鏡頭見證一場大型民俗祭典的復甦。

迎城隍當天天氣十分炎熱,遶境隊伍中很多人流了汗,但他們臉上總掛著笑臉;一旁則有觀眾手拿著香,站在廟口旁許久,等待神明的到來。對於遶境群眾而言,城隍爺如同家人般,為他們帶來歸屬感。雖然看不見神明,但透過拜拜、遶境等儀式,今年迎城隍讓金門人再次繫起與城隍爺、傳統民俗的連結。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遶境
遶境隊伍中,走在神明前方的團員負責吹哨角,向觀眾宣告神明的到來。(攝影/廖采婕)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雖然疫情逐漸趨緩,但許多參與者還是配戴口罩。(攝影/蔡亦閔)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由金城鎮南門里居民組成的藝陣後浦打花草,在創始成員身體日漸衰老後面臨失傳困境。後浦打花草成員的後代子孫王丞瀞於是召集島上青年,從頭開始學習戲曲舞步,成功於今年迎城隍當日上街演出。(攝影/廖采婕)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三太子
遶境隊伍中的三太子。(攝影/林庭安)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手持香的信徒,虔誠地隨著隊伍繞行金城鎮。(攝影/洪沛歆)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鞭炮聲一響,常有觀眾捂住雙耳。(攝影/陳紹睿)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遶境
迎城隍當天,有些孩子會裝扮成古代或現代卡通人物參與遶境。(攝影/王婕安)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遶境
遶境隊伍裡扮演神明的廟方人員。(攝影/洪沛歆)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迎城隍
迎城隍對於金門人而言就像「夏天的過年」,整座城鎮洋溢著歡樂氛圍。(攝影/陳紹睿)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城隍爺
城隍爺是金門人的信仰重心,保佑居民的平安與健康。(攝影/林庭安)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三太子
對著鏡頭比「耶」的三太子。(攝影/蔡亦閔)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迎城隍
迎城隍當天,遶境隊伍行經之處必定有居民站在家門口前觀賞演出。(攝影/蔡亦閔)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_浯島城隍廟
信徒於浯島城隍廟祈福。(攝影/朱辰浯)
【圖文故事】疫情後,復甦的城隍_金門城隍祭
迎城隍歷經疫情後首次復辦,象徵著傳統文化的復甦。(攝影/廖采婕)

*本篇文章由《少年報導者》與金鼎國小師生共同完成,歷時4個月的校園蹲點計畫中,完整的計畫內容、課程設計、執行成果,詳見《不滅的文化香火,小記者迎城隍報導》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王崴漢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以前喜歡做廣播,現在更常背著相機。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聽故事還有說故事的熱忱,以及追求友善社會的初衷。 了解更多 余志偉 與攝影一同死去,在影像中追尋人生、體察社會,浮游於知識的汪洋。 了解更多 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了解更多 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