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報導者出版品 No.1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名人推薦

黃哲斌/《戰爭與我們的距離》推薦序:少年必讀的歷史初稿

首本少年新聞雜誌書在台灣媒體的角色?長年撰寫媒體與科技主題專欄的資深媒體人黃哲斌,20多年媒體生涯參與及見證媒體生態與巿場的演化,身為兩個孩子父親的他,更關注年輕世代的媒體識讀與資訊教養專書。曾為《少年報導者》創刊顧問的黃哲斌,以宏觀的角度看待《少年報導者》首本少年新聞雜誌書《戰爭與我們的距離》的意義,將是串接少年與真實世界的橋樑、並提供他們認識時事的可信角度。


一份劍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一份牛津大學的全球媒體報告,恰可佐證《少年報導者》的獨特價值。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組名為MIST的檢測方法,用來測試個人對假訊息的鑑別能力。今年(2023)6月,民調網站YouGov根據這套方法,公布了1,000多名美國成年人的測試結果,發現年紀愈輕的受試者,判別假新聞的能力愈差,尤其是18到29歲的年齡層,拿到高分的比例,只有45歲以上群組的三分之一。

這項調查,同時交叉分析「受試者過去1個月的新聞消費來源」,發現若以新聞攝食來源為變項,以TikTok(抖音海外版)、Instagram等社群媒體為新聞來源的受試者,答題錯誤率最高;以美聯社、公共廣播聯盟、公共電視為新聞來源的群體,正確率最高,而且兩者差距非常大。

換言之,愈是依賴社群媒體作為資訊源,愈不容易鑑別訊息品質,愈容易受到假訊息的操縱。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院每年則會公布一份「數位新聞報告」,針對台灣在內的40幾個國家進行調查。今年的報告中,特別提到:

「年輕世代很重視新聞的真實性,關心是否被政治或商業利益操縱,然而,他們不太重視新聞來源的權威性。愈來愈多青少年選擇TikTok作為新聞管道,而且,寧願相信網紅,也不相信專業新聞媒體。」

兩者相乘,對於新聞媒體是一項警訊;對於飽受假訊息攻擊的台灣社會,更是一項嚴重危機。

身為兩名青少年的父親,我常想,這時代的孩子是幸運的,自小網路就像自來水,扭開就有,國中階段普遍擁有智慧手機,通往繽紛多彩的數位世界,Instagram、YouTube、Line群組、抖音,甚至小紅書,隨時與同學或陌生人建立連結。

然而,這時代的孩子也是不幸的,繁重課業之外,爆量資訊、變造過的網美照片、暗藏大量置入行銷的網紅影片,FOMO(錯失恐懼),24小時的社群同儕壓力,最終,每一個手機螢幕,各自是一個資訊泡泡,映射出扭曲變形的平行世界。

因此,《少年報導者》是一個努力的起點,一個青少年與真實世界的連通空橋。透過專業新聞人的企劃、詮釋、轉譯,以嚴謹的態度、親近的文體,提供未來世代認識時事的可信角度。

這個努力並不容易,但絕對值得嘗試。去年初,我還是自由工作者,擔任《少年報導者》顧問之際,曾建議將網站上的報導精華,經過二次編輯,成為易保存、易消化的系統化知識,同時走出網路世界,在家庭、學校、圖書館之間流通。

如今,很高興《少年報導者》實現「雜誌書」的想像,若單篇拆開來看,每一篇都是扎實有料的報導;但合在一起看,全書像是過去一年的重大新聞年鑑,以合理的編排、豐富的敘事形式,記錄一個不可不知的歷史初稿。

衷心祝福,《少年報導者》找到更多少年讀者,並期待一個關心公共議題、善於鑑別資訊的美麗世代。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 購書連結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黃哲斌 正職是搞笑老爸,副業是寫字換米,大多撰寫媒體與科技主題的專欄。愛讀書,因為兩個兒子,特別愛上童書繪本與少年小說。寫過一本給青少年的媒體識讀與資訊教養專書《未來媒體我看見》...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