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日圓縮小了?

【政策篇】讓人借錢的藝術:日本政府如何控制貨幣救經濟?

在日圓持續貶值、人民生活受到衝擊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選擇調降利率讓消費者和企業的借貸成本更便宜,來刺激經濟。為什麼鼓勵人「借錢」也是一種改善經濟的策略?日本政府這樣做,效果如何?

(文字/王琳茱陳麗婷;設計/陳品蓉;畫面動態設計/余志偉黃禹禛;核稿/張鎮宏楊惠君;審閱/邱達生;責任編輯/陳韻如


一般來說,政府最直接影響經濟的方式有兩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由政府的財政部門負責,透過降稅、補助、補貼或啟動公共建設等方式介入經濟,例如台灣政府在疫情期間所發放的五倍券就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透過補助來鼓勵大眾多多消費,避免經濟衰退。

貨幣政策則是由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顧名思義就是要控制貨幣的價值或數量,影響本國貨幣的購買力,讓大家的購買力變強或變節制。譬如,如果要增加貨幣數量、讓大家多消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印鈔,或是有另一個選擇,就是「調整利率」、讓利率變低;反過來,如果想壓抑物價、減少大家的消費,就可以調升利息。

「利率」就是利息比率,指向銀行借款所產生的額外費用。大家可以想想,我們什麼時候需要借錢呢?對一般家庭來說,想要買金額昂貴的商品(像是汽車或房子)就需要借錢;對一般企業來說,想要多聘雇員工或是購買新的設備來拓展公司事業,也需要借錢;民眾或企業通常會向銀行借錢(也稱為貸款),然後每個月還一小筆錢給銀行,直到付清為止。除了原本借的金額,銀行會訂下利息比率,民眾或企業還款時,就需要依照這個利率多付一些錢給銀行作為報酬。

「利率」的升降如何影響日本經濟

誰把日圓縮小了_政策篇_插圖1_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
2014年10月31日,日本銀行(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於記者會上,宣布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刺激東京股市的飆升創當時7年來的新高。(攝影/AFP/Yoshikazu Tsuno)

雖然銀行可以自訂要收多少利息,但銀行的利率還是受到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影響。中央銀行可以根據經濟情況調整央行利率,此時一般銀行就會進一步跟著調整放款的利率,進而影響民眾和企業的貸款意願。

舉例來說:當利率變低了,借錢的人就會變多,因為利息變少、要定期還錢的金額也變小,市場上流通的錢變多,大家還得起借款,高額消費或投資的心態就比較輕鬆;當利率變高了,借錢的人就得付出更多利息,擔憂還不起錢的民眾和企業就會降低借貸的意願,購買高價物品與投資的機會也會連帶降低,造成經濟發展停滯。而當企業不再借錢,就不會多聘雇員工或是採買新設備,也會導致經濟發展變慢。

對於已經借錢的人來說,利率變高更是天大的壞消息,因為他們無法一次還清大筆的借貸,只能被迫接受調升的利率,經濟壓力也因此變得更大。所以一旦中央銀行決定提高利率(一般稱為「升息」),許多背負房屋貸款的民眾都會受到衝擊,向銀行貸款的企業也很容易因此無法繼續經營下去,可能會選擇裁員,對整體經濟造成莫大影響。

簡單來說,利率的調降很像水庫的閘門──如果中央銀行調降利率,就像把閘門打開,讓更多的貨幣流入市場、刺激經濟活動,通常是預防通貨緊縮的手段;如果調升利率,就像把閘門關上,阻止貨幣大量流入市場,可以抑制經濟活動,這也是許多政府抑制通貨膨脹的手段。

誰把日圓縮小了_政策篇_升降息表格_陳品蓉

由此可見,如果在通縮時期要刺激經濟,就需要大量的貨幣流入市場;相反的,在通膨時,中央銀行則可以靠調升利率來抑制上揚的物價。如果政府發現目前發生的是通膨過度而決定升息,因為政府採取較為積極強硬的手段介入市場,這樣的策略就會稱為「鷹派」;如果政府認為目前發生的通膨有助於經濟的發展,決定暫時靜觀其變,先不升息,這樣的策略就會被稱為「鴿派」。

兩種策略都有其功能、也有其風險,政府的考驗是要判斷在最適當的「時機」,確保升息或降息的幅度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到目前為止,雖然通膨正在發生,日本政府依然保持鴿派,也就是暫不升息、任由物價上漲。

誰把日圓縮小了_政策篇_鷹派鴿派表格_陳品蓉

為什麼物價一直漲,但日本人的薪水卻沒有變多?

過去日本陷入長達30年的通縮,造成日本經濟發展遲緩,前面提到的低利率環境,確實活化了日本經濟,讓更多企業可以借貸和擴大營業,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但是人民的消費並沒有提升,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長久以來日本民眾的薪資並沒有成長。

過去數十年來日本經歷通縮,表示民眾消費減少,此時企業擔心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因此不敢為員工調漲薪水。然而薪資凍漲當然會使民眾更謹慎地消費,而一旦民眾不積極消費,企業就無法獲得利潤繼續經營,甚至可能造成公司倒閉,導致大量員工失業,此時對社會的衝擊就會相當嚴重。

除了薪資凍漲,日本還面臨了另一個災難,也就是「惡性通膨」。惡性通膨是指由成本上升所帶來的通膨,而目前日本企業正面臨嚴峻的成本上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進口能源價格上漲,除了前面提到的日圓貶值因素,今年2月開打的俄烏戰爭也是造成能源價格上漲的原因。俄羅斯為重要的能源出口大國,而戰爭一開打,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就下降,造成國際能源供應量下降,導致國際上的能源價格大幅上漲。

雖然日本企業過去幾十年都盡量避免漲價,但在這波能源價格上漲的衝擊下,許多商家不得不開始調漲價格,此時薪資凍漲的民眾就成了最大受害者,因為萬物都漲唯獨薪水不漲,逐漸無法負荷生活開銷。

日本銀行(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正面臨嚴峻考驗,必須抉擇是否調高利率來抑制通膨。一旦決定升息,企業和民眾就會減少借貸和消費,而已經貸款的民眾和企業也會受到衝擊,因此升息不當會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然而一旦堅持不升息,面對的風險就是物價漲幅過高導致大眾停止消費,企業因此無法獲利甚至倒閉,最後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日本期待已久的通膨,到頭來卻對日本經濟造成嚴重打擊。除了人民受苦,連動物也難逃通膨之苦,日本神奈川縣的箱根園水族館因為物價上漲,不得不捨棄原本的竹莢魚,改用較便宜的鯖魚作為飼料,可惜水族館的企鵝並不買單,狠狠地對鯖魚撇開了頭。連動物的日常都受到如此影響,可見經濟受創對社會帶來的衝擊有多廣泛。

誰幫我們完成這篇文章

王琳茱 畢業於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口譯組,目前為口筆譯自由工作者與書籍譯者,翻譯著作包含《強人時代》。 了解更多 陳麗婷 踏入媒體圈10多年,採訪帶著我看見不同人的人生百態。 了解更多 陳品蓉 不學無術設計人,努力達成創作自由的人生。 了解更多 余志偉 與攝影一同死去,在影像中追尋人生、體察社會,浮游於知識的汪洋。 了解更多 黃禹禛 從新聞系半路出家的設計師,主要任務是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好懂、好讀的圖像。轉化故事不太容易,但我會繼續努力! 了解更多 張鎮宏 以前住過突尼西亞與英國,但最常旅行的城市是巴塞隆納。除了國際新聞的工作外,最喜歡足球──雖然自己已經超過場上球員的黃金年紀,但希望有一天還是能參加世界盃足球賽。 了解更多 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了解更多 邱達生 我是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暨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擅長的領域是國際經濟與國際關係。 了解更多 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了解更多

你的參與,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你的參與,
可以讓報導點亮世界

一篇豐富、精彩和專業的報導,要經過記者、攝影、設計師、編輯,還有許多專家才能完成,完成後還要靠著社群編輯、行銷企劃,才能送到你的眼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世界,更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發出提問。讓每一篇報導點亮世界,訂閱我們、歡迎投稿。

歡迎訂閱
歡迎投稿

發布留言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