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宅×爸媽】對談白紙革命──中國人是爭解封,還是爭民主?
宅宅是一個國小六年級的學生,他的爸爸Pawel Gu是來自中歐的政治哲學家,正在申請台灣國籍,他的媽媽林蔚昀是在台灣推廣波蘭文學的台灣作家。
宅宅是一個自學生,對於上學和觀察世界,有滿腦子的疑問與看法。宅宅的媽媽和爸爸也不會給他「標準答案」,而是喜歡用對談的方式,讓宅宅多想、多問。宅宅和父母組成了一個「問題家庭」,「宅宅×爸媽」是他們的日常對話,這次他們要一起談論:白紙革命。
- 宅宅,以下簡稱宅。
- 媽媽(林蔚昀),以下簡稱媽。
- 爸爸(Pawel Gu),以下簡稱爸。
宅:你覺得坦克什麼時候會上街啊?
媽:你為什麼這麼問?
宅:因為最近白紙革命,中國政府應該會有動作吧。
媽:嗯,確實。白紙革命和之前的運動很不一樣,不是單一地區,是不同區域連鎖效應。以前的反抗是只針對地方政府,這次人們卻喊出了對中央政府的不滿,還有人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負責下台。現在雖然抗爭好像被政府壓下來了,比如透過封鎖消息,逮捕參與群眾,或是用手機追蹤他們。政府也放寬了一些防疫措施,但之後可能又會在其他方面限制人們的自由,到時可能會再次出現抗爭。如果以後疫情情況變糟,抗爭規模變大,中國政府確實可能因為害怕而有一些大動作。
爸:如果抗爭繼續下去的話,再兩、三年坦克就會上街吧。
媽:你這樣覺得嗎?現在不是1989年欸(1989年中國曾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國政府如果這樣搞,會失去更多東西,人民應該會反抗,政府也會害怕國際制裁吧。
爸:你以為他們會關心國際怎麼想嗎?六四後國際也有制裁啊,他們還不是撐過來了。現在國際更不可能真正制裁中國,你以為富士康、蘋果這些跨國企業的工廠會從中國撤出嗎?看看我們自己就好了,我雖然不想用中國貨,但是完全抵制是不可能的啊,中國貨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即使我走到6條街之外去買東西,也不一定買得到不是中國貨的東西,世界對中國非常依賴,他們也怕中國經濟崩潰,不一定會支持中國境內的反抗運動。
宅:我覺得不用到兩、三年這麼久吧。他們會上街抗議,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經濟,這幾年的疫情對他們經濟傷害很大,人們生活也不好,可能之後會有更大的抗爭。
媽:對啊,經濟確實很重要,當時波蘭人民共和國會垮台,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經濟。但是光是經濟問題,人民出來抗議,好像也不夠,無法推翻政府。畢竟,1956年受到血腥鎮壓的「波茲南6月」(Poznański Czerwiec)中,波蘭人就喊出「我們要麵包」、「共產黨下台」了,同樣受到血腥鎮壓的「1970年12月」(Grudzień 1970),抗爭的起因也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更不用說1980~1981年全國響應的團結工聯運動(Solidarność),也是因為10年來的經濟困頓。但直到1989年,在團結工聯、知識分子和教會共同抗爭下,人民才真正改變體制。好像,抗爭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喔?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我們來問問爸爸,覺得要讓一個威權政府下台,需要有什麼樣的條件?
「波茲南事件」(Poznański Czerwiec)是發生在1956年6月28日至30日,在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的第一場大型抗爭。抗議者的口號有關於經濟和社會的:「我們要麵包」、「我們要加薪」、「我們要活得像個人」、「我們很餓」、「我們要自由」;也有關於政治的:「共產主義者下台」、「紅色資產階級滾蛋」、「我們要聯合國監督的自由選舉」等。
政府出動10,000名士兵,數百輛坦克鎮壓抗議群眾,造成數百人受傷,50多人死亡,死者之中包含多位未成年人,最小的13歲。
波蘭在經歷了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末期的相對穩定發展後,經濟再次陷入困頓。1970年12月食品與生活用品物價突然上漲(平均漲幅23%),在格但斯克(Gdańsk)、格丁尼亞(Gdynia)、什切青(Szczecin)等城市再度爆發一連串大規模抗爭,最後政府派軍隊和民警上街鎮壓民眾,造成約40名民眾喪生,千餘人受傷,被稱為「1970年12月」(Grudzień 1970)抗爭。
威權政府下台需要什麼條件?
爸:威權政府下台需要的條件,就是當整個社會開始要求民主,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威權政府才會被趕下台。我在這邊必須定義一下,我所謂的「民主」是什麼,我所謂的民主不是只是自由而已,而是自由(wolność)、平等(równość)、共同體(wspólnota)。

1956年的「波茲南6月」沒有共同體,因為只有波茲南人在抗爭,「1970年12月」也是只有港口的造船廠工人在抗爭。到了1980年8月,當造船廠工人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工廠同意了他們的訴求,他們宣布停止罷工,這個時候其他工人,像是大眾運輸系統的司機就說:「我們也罷工了,我們的要求卻沒被滿足,你們不能這樣丟下我們一走了之。」因此,華勒沙(Lech Wałęsa,當時造船廠工人罷工領導者,後來成為第二任的波蘭總統)和他的夥伴們於是決定繼續罷工。
媽:我補充一下,當時女性運動者如安娜.華倫婷諾維奇(Anna Walentynowicz)、瑪莉拉.波昂絲卡(Maryla Płońska)、亨莉卡.克齊沃諾斯(Henryka Krzywonos)等人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她們讓抗爭可以持續。
關於團結工聯女性抗爭者的事蹟比較少人提到,她們也沒有參加圓桌會議。
如果對她們的事蹟有興趣,可以看瑪爾塔.齊多(Marta Dzido)和皮約特.斯利沃斯基(Piotr Śliwowski)拍的紀錄片《女性的團結工聯》(Solidarność według kobiet)。
爸:到了1989年,整個社會決定,我們要換掉整個共產政府,因為現在已經不是談判、修正這個或修正那個的問題了,而是整個政治體制都要砍掉重練。以前中國人民沒有要求民主自由,因為人們還能從那個體制中得利,但現在他們無法再從威權政體中得利了,這是為何他們開始要求改變。
媽:台灣的民主抗爭之路好像和波蘭不太一樣。那時候我們的經濟好像還滿好的?但在經濟穩定的時刻,人們還是想爭取民主自由,因為生命安全依然會受威脅。我去看了《自由紋理:探索在地Nylon足跡》展覽,看到那時候在安和樂利之下,也是人們被消失和出版品被查禁的年代。美麗島事件、陳文成命案、江南案、林宅血案,都給當時的人們帶來很大衝擊。如果自由不是自己的,隨時都可能被政府拿走。
所有的改革,其實都是從小事開始
媽:宅宅,如果你的自由被剝奪,你會為自由而戰嗎?你覺得上街頭抗爭有用嗎?
宅:我不知道耶,要看情況怎麼發展耶。
媽:嗯,確實,要看情況。如果一上街就會被殺我可能也不會上街,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就什麼都不會改變。換個話題,自由好像是普世價值。有人說中國人不是在爭人權民主,只是在爭解封,你們覺得呢?
宅:我覺得都有吧。
(媽媽和宅宅後來進行了一個假想情境對話,詳見〈【宅宅×媽媽】失去民主模擬器遊戲,START!〉。)
爸:波蘭有些人不覺得人民在爭自由,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olski Instytut Spraw Międzynarodowych, PISM)研究亞太的波蘭政治學者馬青.皮哲霍德尼亞克(Marcin Przychodniak)說人們只是不滿封控,不是在反對政府和習近平。他說雖然人們有喊出要求自由的口號,但他不認為這是抗議者的主要訴求。他還說中文有聲調,所以你也分不清楚中國人是在說他們要「解封」,還是在說要「解放」。還有另一個波蘭漢學家,雅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漢學系的倪可賢(Katarzyna Sarek)說白紙革命並不是在要求人權、言論自由和民主,而是在反清零。她還說,把白紙革命和天安門相比,是在汙辱天安門。
但我覺得不能這樣看。我們可以看一下伊朗的例子,現在伊朗的抗議看起來沒有要求民主,看起來只是要求女人可以決定穿什麼衣服,但是其實本質上它是民主運動,所以政府的反應很激烈,動用了武力鎮壓。決定女人要穿什麼,是人民要求參政、要求民主。民主不是幸福快樂的狀態,民主是政治社會的系統,是一種參政的方式。1956年,波茲南的工人不只是要求加薪,而是要求參與國家的經濟政策。
中國的白紙革命不是要求和政府談判,不是說政策要再鬆一點,或是要塑膠門不要鐵門,他們拿出白紙,就是向政府表示:我不滿現狀,我要求政府提出別的方案。這是一個開始,無論它目前看起來多麼微小。如果達到我所說的,不只是一群人要求自由,而是整個社會要求自由,並且會彼此支持,就會成為一個共同體,就有可能邁向真正的民主。
媽: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所有的改革,都是從小事開始。但爭取民主的過程可能要花許多年,看看台灣和波蘭爭取民主的過程,花了幾十年啊,不是一路順遂,也會有進有退。就像導演李惠仁在《邁向權力之路》中講的,民主是一條蜿蜒的道路。希望中國人可以爭取到他們的民主,而台灣人也能保有得來不易的民主,因為民主,並不是終身保固的東西,也是有可能失去的。
關於白紙革命和民主,宅宅、爸爸、媽媽在一個月內陸續進行了好幾次對話。
為了準備談話,宅宅自己看了相關的YouTube影片,比如「攝徒日記Fun TV」頻道,以及推特(Twitter)上關於白紙革命的影片。
爸爸看了《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覽,也跟媽媽一樣看了《自由紋理:探索在地Nylon足跡》展覽。
媽媽與宅宅也看了李惠仁《并:控制》和《邁向權力之路》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