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故事

他們的故事 【我的14歲】鄭宗龍:我只是去上個廁所,卻墜進「神祕世界」的...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年少時一度走上岔路,吸菸、吸毒、械鬥,變成觀護少年,最終仍是舞蹈讓他找到人生的方向。 人生探索 2023.08.10 曾是觀護少年的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由歧路回頭,更能感受到舞蹈帶給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感」。(攝影/林彥廷)
他們的故事 【我的14歲】王建民:一條等待後勁的抛物線 現任中信兄弟教練的王建民,棒球生涯寫下許多輝煌戰績,但他坦言,自己14歲時能力一般、沒什麼上場機會,是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才能站上國際舞台。 人生探索 2023.07.19 王建民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回首從小到大的棒球生涯,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稟,但堅持不懈的努力,才造就現在的自己。(攝影/陳曉威)
上課好好玩 我在動物園上課的3個月,讓我立志想成為設計動物園展場的人 張恩瑋大一面臨是否該轉至動科系的困擾,讓她決定申請「探索學習」計畫,在動物園與馬場實習,透過實際與動物們長時間相處,了解動物產業的各面向。 大學好好玩 2023.07.07 (插畫/王家琛)
他們的故事 【穆斯林餐廳業者】從做禮拜到料理肉品,都面著麥加天房方位 穆斯林飲食需要遵循宗教規定,兩家穆斯林餐廳業者告訴我們,他們身為在台灣的穆斯林,餐廳仍要營業,即使工作再忙碌,仍會遵守齋戒。 人生探索 2023.04.17 除了禮拜,穆斯林餐廳老闆馬仁偉解釋,日常空檔或搭飛機時,也可隨時祈禱。(攝影/鄭宇辰)
他們的故事 【菸防老師】陪伴學生逃脫菸品魔界的龍芝寧 新北市積穗國中的龍芝寧老師擔任健康教育老師30多年,負責校園菸害防制工作,她給予多位吸菸的孩子陪伴與支持,與他們一起對抗菸癮危害。 職業前線 2023.03.09 新北市積穗國中健康教育老師龍芝寧從事校園菸害防制教育30多年,陪伴多位吸菸的同學,協助他們逃脫菸品的誘惑。(攝影/鄭宇辰)
他們的故事 【航太科學家】敢夢的「火箭人」吳宗信:就是想讓台灣火箭上太空 能自行發射自製火箭的國家非常少,除了研發困難,還得處理突發狀況。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努力製作台灣火箭,即使一再碰上失敗,他都能愈挫愈勇。 職業前線 2022.11.30 吳宗信擔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致力於研發台灣自製火箭,讓台灣能夠自主載送衛星入軌。(攝影/林彥廷)
他們的故事 【人物篇】我在日本賣珍奶的7年:台灣青年旅日經商的疫情考驗 今年33歲的台灣青年王立慶,2017年在日本開了珍奶店,曾經總年收超過2億日圓。但疫情爆發,不只王立慶,許多日本餐飲業者都面臨經營危機,究竟日本餐飲業如何面... 人生探索 2022.08.29 (攝影/楊子磊;畫面動態設計/黃禹禛、余志偉)
他們的故事 【急診護理師】在疫情下蓋起「組合屋」的黃欣萍:勇敢、但也會流... 急診室有個靈魂人物俗稱「阿長」,也就是「護理長」,除了處理病患,還得指揮調度醫護人員與資源。讓部桃醫院急診室阿長黃欣萍告訴你,當急診室碰上疫情時,身為護理長... 職業前線 2022.07.22 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服務的黃欣萍,2019年11月從門診護理長轉任急診護理長,才沒隔幾個月,就碰上新冠疫情。(攝影/陳曉威)
他們的故事 【醫檢師】台灣第一個養出新冠病毒的張淑媛:是疾病偵探、也是「... 在大家恨不得殺光所有COVID-19病毒的時候,卻有一群人使盡全身工夫,要把病毒留存下來,他們就是「醫檢師」。讓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也是台大醫學檢驗暨... 職業前線 2022.05.05 台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兼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張淑媛,帶領實驗團隊僅花3天時間,分離出第一個台灣本土的新冠病毒。(攝影/余志偉)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Copyright © 2023 The Reporter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01363853 號 隱私政策 許可協議